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卫生工作提出了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县第七届党代会又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构画了一幅我县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卫生部门应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调整服务理念,做好全县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的需求。
一、为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
1、注重培养管理型人才。
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卫生管理队伍,这不仅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资源就是效益,用了最佳人才能干出最佳的工作,创造最佳的成绩。在选人用人上一方面在调整和选拔管理人员中注重懂专业、懂管理、有一定学历水平的人才进入管理层;另一方面着重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艺术培养上下功夫。
2、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一是抓好全员在职培训,依托高等院校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鼓励在职职工参加中升专、专升本的学历教育。二是放开手,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对人才培养不放手不能使他们增长才干,快出人才,所以要给他们临床实践的机会。三是送出去。要舍得资金投入,把在职人员送出去培养,为他们知识更新、开阔眼界和掌握先进技术创造条件。四是请进来。聘请一些有专业特长的具有一定经验的医技人员,充分发挥老专家言传身教的作用,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3、转变用人机制,合理调整人才结构。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人才的群体效应。要充分认识到有了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全县人民的健康服务。二是制定优惠政策聘请尖端人才。目前,我县医疗卫生人员知识层次普遍偏低,大部分都是中专毕业,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偏大的多,急需外请人才,增设专科,增强对疑难病例判断能力,形成专业优势,增加科技含量。三是营造宽松的环境留住人才,多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多为他们提供科研实践的条件,避免人才外流。比尔·盖茨曾说过:谁要是挖走我的几个顶尖人才,微软就完了。可见人才是赢得市场,获得效益的关键。
二、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1、调整服务理念,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取信于民。
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时刻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让患者不仅得到单纯的医疗技术服务,而且要满足其需求的整个服务过程。要重点抓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要以南丁·格尔为榜样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加强对行业不正之风的专项整治,杜绝以往工作中出现的生、冷、硬、顶、推的现象,以及收受红包、临床促销的不良现象。要把权力交给患者,实行一次投诉待岗制,推行门诊病人用药清单制,增加收费透明度,给患者一个明白,还医院一个清白。
2、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卫生形象是以社会公众的主人为标准,必须同病人的各种需求相适应,同整个社会以及医疗单位自身实力相适应。由于以往受计划经济制约,医疗单位改革的压力和紧迫感并不很强,都是从自身的需要和方便考虑的多,从病人的需要方面考虑则较少,造成在服务中缺少人文的关怀。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从各医疗单位都深化了“以人为本、优质、文明服务”内容,从尊重病人的尊严和各种合法的权益,高度重视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出发,努力为病人提供规范、优质、礼仪、温馨的服务,主动热情的关心病人、帮助病人。县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同病人签定医患协议书、开设家庭病房、开通120绿色通道,处处体现人性化服务,得到了病人及社会的好评。
3、改变医疗服务模式,拓展医疗服务功能。
要根据农村病人的就医“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快、服务好”的要求,要把实惠让给病人,把爱心献给病人。做到病人进门有人迎,看病有人领,困难有人帮。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病理、生理、心理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满足病人对高效、低耗、快捷医疗服务的需求。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疗工作者的追求。
为了拓宽服务功能,提高诊治水平,县第一人民医院投资400多万元,购置了日本东芝螺旋CT、心电监护仪、糖尿病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同中国医大附属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服务;阑尾炎、妇科等几大手术费用下降50%,下调近百种药品价格。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患者明显增加,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必要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一是经常开展医疗下乡扶贫活动,组织医疗专家到农村去,到老百姓家中,为他们送医送药,治病扶困。并要把这一行动形成制度坚持下去。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积极开展疾病控制工作,降低传染病、地方病及常见的慢性病对广大农民的危害;扎实开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农村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控制结核病漫延趋势,保护农民的健康。三是加强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食品行业制假、售假的不法活动,让人民群众吃上安全卫生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