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我市乡村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乡村旅游经济的巨大潜力与市场空间充分展现。推进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必将助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我市广大农村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致富的有力抓手,取得较好成果。
1.发展势头强劲。我市乡村旅游已有20多年历史,目前,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2068个,其中农家乐1907个、休闲农庄86个、休闲农业园区60个、民俗村15个,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农村体验、民俗文化、温泉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近年来,我市以“农家乐”为核心要素的乡村旅游项目增长较快,东港馨艺山庄、凤城和泰家庭农场、宽甸三道河民俗村、振安李园等一批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农家乐发展势头良好,各县(市)区正在谋划的一批集休闲度假、现代农业、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将陆续投入运营。
2.特色鲜明靓丽。我市乡村旅游极具特色,有生态农业型、田园风光型、农村体验型、温泉度假型等等。宽甸的河口村经过多年的打造,已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杰出代表。凤城的大梨树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特有的农村文化,让城里来的游客过足了农家乐的瘾。东港的大鹿岛精心打造海岛渔村,不断改善海岛旅游环境,每年进岛尝海鲜、踏海浪、洗海澡、起早赶海的游客络绎不绝。
3.品牌形象日益形成。宽甸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大梨树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称号,河口村被评为“全国十大美丽乡村”,绿江村和白鹭村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长甸和青山沟成功创建“省级特色乡镇”,天桥沟、青山沟、獐岛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东港海边渔家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东港椅圈镇草木味道生态园被评为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县获省乡村旅游贡献奖。
4.发展潜力巨大。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已经形成边境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海岛旅游与乡村旅游相互融合发展,鸭绿江、凤凰山、青山沟、天桥沟、大孤山等龙头景区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拉动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更足,发展潜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筹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尚未出台,缺少对乡村以及乡村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设计和布局,项目分布零散、重复建设、产品雷同、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完善。总体上看,我市乡村旅游产品设施档次偏低,建设标准不高,规模难以做大,提质升级困难较大。乡村村容村貌、环境卫生、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与乡村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建设还有待提升,美丽乡村建设需加快推进。
3.开发程度待提升。我市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极为丰富,仍有一些资源处于原始待开发状态,“旅游+乡村”、“旅游+农业”融合程度不足,旅游对乡村发展和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
4.发展环境有待完善。一是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推进的力度不够,政策滞后,扶持力度不大,引领促进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二是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用地,在用地数量、政策倾斜和用地价格及土地流转租赁上都受到一定限制,造成乡村旅游难以做大。
5.宣传力度不大。我市乡村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大,乡村旅游经营者普遍缺少促销能力和实力,导致一些特色鲜明、品质较高的乡村旅游产品无法做到在更广阔的范围推销,让更多游客的关注,造成优质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着眼全域旅游战略,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加快我市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进程。应充挖掘旅游资源内涵,整合乡村区域内的文化、自然景观、村落、观光园区、特色农产品等资源,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产业,坚持差异化定位、错位式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杜绝粗放型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让规划更具前瞻性、特色性、操作性和时序性,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此外,要保证乡村旅游规划与旅游总体规划、温泉旅游规划、沟域旅游规划的有效衔接,抓好重点项目的布局,突出项目的集聚效应,利用3-5年时间将我市的乡村旅游做大做强,打造一批极具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结合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切实做好农村改厕工作,为游客提供卫生、文明的如厕环境。完善交通环境,改善乡村路况,在重要路口、节点要设置统一、规范的导向系统,方便游客顺利到达景区景点。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程,统筹规划乡村房屋风格风貌,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覆盖面,让乡村旅游重点乡村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提升全市乡村旅游整体环境。规范乡村旅游集聚区范围内的餐饮住宿标准,店招店牌要风格统一,加入文化元素,彰显地方特色。
(三)以“旅游+”为依托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转化。各地区、相关部门要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旅游+乡村”、“旅游+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促进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在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特产、农家生活、农业体验等特色产品的基础上,培育特色小镇、特色民宿、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田园综合体等农旅融合的新业态,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从而加速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四)制定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措施。乡村旅游加快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经济的研究,着手起草加速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建重点项目、新评定的星级乡村酒店、新评定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等进行奖励,进一步整合交通、林业、农业、水务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在土地、税收等政策方面予以扶持,重点支持乡村旅游规划、人才培训、宣传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探索和推进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研究金融部门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资金短板问题。
(五)加大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把乡村旅游列入对外宣传的重点,加入全市宣传推广计划,组织乡村旅游企业赴主要客源市场促销,扩大影响力。做好乡村旅游产品、活动和线路的策划包装,按季节推出新产品,新线路,适应各类市场的不同需求。加大广告投入,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集中开展新闻宣传;利用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加大网络宣传力度,炒热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乡村旅游企业提供市场推广和内部管理提升服务,弥补企业缺乏宣传平台、推广能力和客源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