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调研报告 发展民族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本溪县小市镇同江峪村满族特色村寨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民族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本溪县小市镇同江峪村满族特色村寨发展调研报告
【2020-08-24 来源:本溪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小市镇在本溪县的西大门同江峪村全力打造满族特色村寨建设,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同江峪村已成为本溪市民族地区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的标杆。先后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国家4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

一、主要做法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镇党委坚持高位推动,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0万元对公路沿线房屋进行改造,发展各类特色民宿27家、客房234间、床位653个。通过土地流转、与当地农户合作等方式打造休闲农业,培育特色农事亲子体验项目13个,“可心”自助垂钓烤鱼、“逸园”兴趣采摘、农家有机蔬菜认养等特色项目已初具规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延伸拉长二三产业链条,进一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开发了旅游风景画册、风景宣传片、景区明信片等旅游纪念品,打造了以太湖石、青石、千层岩、黄石为主的奇石展示售卖区域,健全核木宝葫芦、辽砚、蝴蝶标本、五彩石等小型旅游工艺品和人参、鹿茸、胡榛子等土特产品销售体系。2019年村集体收入3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特色产业产值1350万元。

二是打造知名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同江峪村在自身发展基础上,吸引当地旅游大鳄——小市一庄加盟,3年来全村已经接待海内外游客80余万名,游客连续3年增长超过75%,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0万元,同江峪村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的“网红”打卡地,成功晋升国家4A级景区。特色旅游品牌的虹吸效应,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还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全村旅游从业人数达1000余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300余人,村民年收入增加1万元,197人依靠旅游成功脱贫。目前同江峪村成立的景蕴枫公司正在探索股份制发展模式,同全国优质旅游商户合作,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智能温室和特色生态餐饮业等,努力打造东北版的“袁家村”。

三是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乡村样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千村美丽、万村整洁”为目标,推动全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人居环境整治。先后完成道路硬化5.87公里、植树1200株、安装太阳能路灯73盏,为全体居民免费供应自来水,修建高标准水洗公厕两处、排污沟2500延长米、地下排水沟450延长米、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新建300平方米的办公楼。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减量治理,投入资金1.95万元设置垃圾分类桶,在全村每家每户张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包户公示牌”,发挥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示范带头作用,动员全体村民对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宜居乡村。

四是加强文化保护,传承民族艺术瑰宝。加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溪社火(也叫武秧歌)的保护力度,制定了本溪社火商业展演入景区方案,先后举行展演20余次,让游客亲身参与本溪社火体验,2018年中本溪社火在CCTV4国际频道《传奇中国节·春节》中播出,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将社火技艺编纂为教学题材,在学生中普及学习实践,让社社火传承后继有人。加强与县级融媒体平台合作,在部分景区、景点设立农民绘画夜校和舞蹈培训基地,创作编排具有满族特色的大型专题传统文艺节目。结合满族颁金节、农民丰收节等,因地制定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先后承担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自治县30周年县庆现场观摩工作,让各地来客走进同江峪,了解小市一庄。

二、取得的经验

一是以休闲旅游为主线,实现由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休闲旅游根植于农业、发展在农村,消费的主体是市民,三产融合度高、综合效益突出。同江峪村在工作中坚持利益联结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势产业等,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参与乡村发展,开发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鼓励和引导商户大力发展“一户一业”,把地域优势转化为特色经济优势,助力全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推进农村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江峪村坚持采取林地入股、平时务工、年终分红的方式,促进农户参与旅游业发展,划定贫困户按股分红的底线,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益。依托企业成立农旅兼营的专业合作社,坚决杜绝乱要价、滥宰客现象,打造诚信经营品牌,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岗,走以旅游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共同致富之路。

三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的双赢。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不仅相辅相成,更是民族团结创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同江峪村为民族文化发展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在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定期组织优秀民间艺人开展传帮带,依靠文化宣传树立旅游品牌新形象,通过旅游收益反哺民族文化,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的能力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近年来,小市一庄呈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但始终是点的爆发,没有实现线的发展。小草线的庙后山、天龙洞等景点没有开发起来,照比本桓线优越的水资源和自然风光也没能留住过往旅客,也没能将我们本溪县的蛤蟆、蘑菇、山菜等山珍,和核桃造型等工艺品推荐给游客,没有实现政府财政和村民钱包的双丰收。

2、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没有实现一步一风景的建设,没有足够的游玩项目、景区景点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总是让人感觉确实不错,但还是缺少那么一点点想留下来的冲动,所有没有留住游客的脚步,都是一走一过。

3、没有充分重视旅游商品的销售,尤其是旅游线路沿途没有规划具备一定规模的土特产销售点,通过包装产品,打造品牌,诚信管理向游客推广我们的山珍、工艺品等土特产,既没有让政府增加税收,也没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四、几点建议

一是以全县旅游规划为指导,结合同江峪至陈英村各乡村规划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合理地制定小草线整体旅游规划,包括景区、景点、服务区、土特产商店、特色餐饮、高低档民宿、采摘园、种植园、游乐场等全方位的规划和建设;

二是开发旅游商品销售。全力包装蛤蟆、蘑菇、山菜等山珍,和核桃造型等工艺品,并按规划设置建设固定的销售网点,同旅行社合作经营,统一调控价格,实施诚信管理,根据销售额缴纳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