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调研报告 关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县观音阁街道办事处俪城社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县观音阁街道办事处俪城社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
【2020-08-24 来源:本溪县委宣传部】

本溪满族自治县观音阁街道办事处俪城社区于2011年10月成立,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居民楼118栋,户数7587户,人口约22761人,1个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183名党员,办公用房面积237.69平方米。

随着城市规划不断改变,大量平房区域动迁后,新建小区拔地而起,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社区管辖范围逐渐增大,居住人口逐渐复杂,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探索保持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成为社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俪城社区大力弘扬枫桥经验,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本,促进社区和谐”的工作理念,注重破解各项矛盾纠纷,增强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面对管辖范围大,居住人口杂的复杂形势,社区充分发扬“枫桥经验”,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与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建立“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单元微信群,组成“网格长+网格员+楼组长+单元长”管理模式,对重点群体、人员不同颜色标记,做到一目了然,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服务。做到每天巡查,实现人到格中去,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动态,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网格开展接龙报平安,排查外来人员,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共同打造平安社区。

二、创新求实,勇于实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俪城社区把“主动走访、主动接访、主动沟通、主动协调、主动解决”贯穿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将和谐社区创建与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将其纳入规范化、正常化管理,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1、充分发挥楼组长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社区楼组长是社区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充分调动楼组长的积极性,协助社区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冯大娘作为社区一名老党员、老楼组长,默默无闻支持社区工作。为做好居民与社区的关系,冯大娘每天晚上在楼下跟邻居唠家常,讲讲社区故事,替社区及时将党的政策传达给居民,逐渐地居民从冯大娘口中了解了社区,渐渐消除了对我们的防备心理,开始信任社区,主动走进社区。弃管楼年久失修,下水管道经常堵塞,冯大娘怕给社区增添负担,主动做居民工作,坚持每年组织居民自筹资金至少疏通一次下水道,慢慢地居民已经形成习惯,自觉交钱进行疏通。冯大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建设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她的感染下,激发了楼组长的工作热情。

2、搭建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2015年11月,山水俪城一期商品楼居民因物业费与电梯卡捆绑,物业费收取不合理等问题与物业公司产生矛盾。居民反映到社区,社区多次与物业沟通,多次向上级主要领导汇报,2016年5月,物业费与电梯卡捆绑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居民反映山水俪城小区存在多种问题,为协调好居民与物业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2016年至今,社区组织山水俪城一期和二期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聘用新物业管理,小区环境逐渐改善,开发商遗留问题逐渐解决。小区在最乱的时候,社区同居民共同解决,如今小区逐渐改观,社区仍然关心他们,不定期与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沟通,了解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将物业与群众、群众与政府的桥梁纽带搭建牢固,矛盾纠纷逐年在减少,2015年社区从被动化解矛盾,到2020年居民主动找社区化解矛盾,5年的时间,山水俪城小区旧貌换新颜,老百姓乐享好环境。

3、充分发挥亲民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家住新村平房的徐某今年45岁,患有精神疾病,与家中年迈母亲相依为命,家中主要经济来源靠低保和年迈的母亲捡废品维系生活。社区把关心弱势群体纳入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工作之一,弱势群体保稳定,社会就会更稳定。从2015年开始,社区一直坚持关心帮助着这个贫困家庭,为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不仅为这对母女争取到低保,而且每到换季或是有新捐赠来的衣服,总是第一时间把适合她们穿的衣服亲自送到家中。把社区平时用过的废纸、废瓶子、废纸壳都积攒起来,不定期给老人打电话,到社区取走卖到废品站,维持家中日常开销。每逢节假日,社区送去大米、白面、鸡蛋和豆油等生活用品。同时,社区通过媒体号召社会爱心人士关心这个家庭,感受到党的温暖。为了表示感谢,徐某母亲亲自将一面写有“天寒地冻送米面,扶贫救困暖人心”的锦旗送到社区。看着这面锦旗,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同时也看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更激发了工作热情。亲民的工作方式方法不仅适用于社会治理工作,还要将它延伸到每一项工作中,为居民做更多的好事、实事,让群众满意。

三、党建引领,促进和谐。

近年来,社区党支部不断探索“党建+综治”的模式,运用党建自身建设带动综治信访稳定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建设,突出发挥维稳作用,为构建和谐社区保驾护航。创建评理说事点。综治员作为党员主动亮明工作身份,向居民发放评理说事点卡片,写清服务内容、联系人及电话,便于群众有事找社区,同时,号召党员主动参与评理说事,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创建文明实践站。修建文化娱乐小广场,安装体育器材,为党员居民提供良好休闲娱乐场所。社区以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增进社区、物业、居民感情。开展《民法典》宣传进社区活动,利用发放宣传单、电子屏播放等形式宣传《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让居民群众知道《民法典》是保护老百姓自身权益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法典。开展“粽叶飘香,欢聚一堂”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把自己亲手包的粽子作为参加活动的奖品,也把粽子送到了残疾家庭、低保户家中,让他们也真实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拉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增强社区凝聚力。每年社区开展家风、家教、法律宣传、和谐邻里、志愿活动约18次,在活动中了解居民的日常情况,做到矛盾早发现、早化解。创建爱心超市。设爱心超市一角,组织爱心人士捐赠衣服、生活用品、铁锹等物品,无偿为困难群体挑选,使困难家庭感受到社区温暖。开展“六一”送温暖活动,爱心企业家们捐款、捐物给辖区内特困儿童,鼓励孩子们要勇敢坚强好好学习。每年社区收到爱心人士捐物上千余件,通过社区的传递也让困难群体对社会产生感激之情,使他们身心更加健康。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建立满绣基地,促进邻里和谐。社区将结合外来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打工人员多的特点,建立满族刺绣培训基地,吸纳不便于外出打工人员,参加满绣学习,使居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愿望,不仅能达到工作、家庭两不误,还能通过满绣充实自己的时间,从而避免引发邻里矛盾。

二是优化业委会队伍,促进物业居民和谐。吸纳党员加入小区业主委员会队伍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管理好自己及亲朋好友,从而全面影响身边的群众,弘扬正能量,做好物业和群众之间的引路人,使物业居民更加和谐,从而避免引发物业居民矛盾。

三是探索社区治理智能化,助益社区治理现代化。探索建立以智能中心大数据为基础,以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等生活要素为服务对象,以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治理关键的智能服务网格化系统,通过治理数据联动采集、一网办理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和安全化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特别是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俪城社区将传统的亲民方法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推动社区管理现代化,发动和依靠群众,推动社区管理群众化,激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创建群众心中名副其实的“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