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和部署,锦州黑山县紧紧围绕三年行动目标,以重点打造美丽示范村,狠抓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举全县之力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对段家乡蛇山子等村屯的调查、走访,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垃圾治理。几年来,黑山县主要是以集中整治、完善设施、健全机制等措施开展垃圾治理工作,逐步完善垃圾集中清理、日常收运、无害化处理机制。目前,黑山县有垃圾填埋场4座,垃圾填埋点2座,2019年,在段家乡蛇山子村新建一座简易垃圾填埋点。有乡镇垃圾转运站3座,2019年又购买8台垃圾压缩车用于农村垃圾转运。全县现有大小清运车400余辆。2018年,成功争取到国家人居环境示范县项目,配备的垃圾清运设备已投入使用。全县共设村级保洁员1140人,制定了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明确保洁员在垃圾收集、村庄保洁、资源回收、宣传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职责。2018年开展的85个垃圾分类试点村进一步巩固提高,达到了“三减”目的。年底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确保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
二是人畜粪污治理。做好农村改厕和粪污处理,是总书记抓的工程,厕所虽小,都是大民生。2018年末,已完成农村改厕户数10103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完成69.07%。2019年,按照《黑山县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黑山县农村户厕改造任务是12600座,通过统一招标采购,已完成5531座旱厕改造,剩余部分准备近期开始招标。同时,对新建的农村户厕改造信息建档立卡,留存照片。2018年黑山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12111万元,建设22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畜禽粪便和尿液集中处理中心。利用生猪养殖大县奖励资金修建规模养殖场及村屯养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修建污水池241个。2019年利用生猪养殖大县奖励资金修建规模养殖场及村屯养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修建污水池137个。今年,拟修建规模养殖场修建污水池及晾晒场。养殖业退出村屯工作扎实开展。4月末各乡镇试点村已完成养殖搬迁转移前期准备工作。20个乡镇24个试点村结合自身实际和现有资源,积极谋划试点模式,及时调整试点村和退养方式。
三是污水治理。此项工作主要是以村为单位,每家每户修建水冲厕所和化粪池,村内修建地下下水管网,最后通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达标排放。目前,2018年新建蛇山子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运行效果良好,2019年农村污水处理改造项目共4个村,552户,已建完300余户。2020年5个污水治理村已立项,正在做前期手续。积极开展农村河流治理工作。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逐步消除农村河道黑臭水体。县污水处理厂已完成第三方污水处理检测,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四是村容村貌整治。重点解决农村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等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公路会战和“一事一议”村屯道路建设,我们基本解决了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2018-2020年共栽植村屯绿化苗木63.2万株,今春全县村屯绿化共栽植苗木22.5万余株,共栽植花草8623平方米,美丽示范村绿化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加强了村屯绿化、美化、亮化,村屯环境大为改观。
五是管护机制建立。编制完成《黑山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黑山县“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的领导小组,进行高位推动。乡(镇)分别也成立党委、政府共同负责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分级负责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主体,具体组织实施,乡镇副职包村、机关干部包组,村庄有专人负责。组织开展评选农村最美庭院、环境卫生示范户、环境整治先进集体、环保大使、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二、存在问题
一是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初步建立,但部分村仍有漏洞和盲区,有的乱堆乱放,有的不能及时清运。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又出现垃圾遍地、累积成堆的现象。农村厕所缺乏后期管护,普遍缺少专业化清掏队伍。污水处理技术模式与农村实际还不够契合,部分无法正常运行,施工进度较慢。村庄清洁行动还是突击性的,尚未形成常态。
二是群众参与还不到位。有的乡镇工作方法简单,没有充分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导致农民只知上面有要求、不知自己有责任,“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对策措施
今年,黑山县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部署,以“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为总抓手,保持目标不变、政策不变、力度不变,突出抓好美丽示范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美化绿化行动,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和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加大宣传引导,推广“五指分类法”,做到家喻户晓。要借助妇联、学校的力量,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发动村民广泛参与。要加快配齐分类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外运量和频次,确保年底前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垃圾分类。各乡镇在垃圾收运处置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如在乡镇成立保洁公司,购买第三方服务等,要全面进行总结,探索建立适合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要及时足额发放保洁员工资,明确细化保洁员工作职责,鼓励保洁员兼职废品收购员,建立起人员稳定、职责明确、业务熟练的保洁员队伍。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继续完成厕所改造工程,严把质量关,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得好、用得住。建立和完善改厕台账,做到一户一档、一村一册。要积极探索运维模式,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还田利用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维体系建设,培育户厕清掏社会化服务组织,确保化粪池满了有人掏、掏出之后能利用。
三是有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启动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合理布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模式,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有效运行。要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全面掌握农村黑臭水体分布和环境影响状况,以农村居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率先开展治理。
四是加强宣传发动。要加大宣传覆盖面和频次,充分利用气象大喇叭、宣传栏等传统手段,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农民喜爱的新媒体,充分发挥妇联、农村中小学校作用,动员农民、组织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通过一事一议,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参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环境清洁、设施运行管护,把该承担的责任担起来,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