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山村基本情况
西山村位于绥中县秋子沟乡,地处绥中西部山区,该村虽临近213省道,但村内大多自然屯村民居住分散,交通多为不便,信息较为闭塞,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属于省级贫困村。
全村共有450户1560口人,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共195人。致贫原因主要有缺资金、缺劳力、缺水、灾、病、残、交通落后、自身动力发展不足等。通过县、乡、村、包保单位以及驻村工作队多层级帮扶,采取精准识别把准关,逐户核查、逐级把关、公示公告、动态管理,确保不合格的不纳入一户,合格的不落下一户,包保单位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户户有人帮、有人管;多方协调努力下,泳装厂下乡、闲置村部房屋改造水果保鲜库,多措并举,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农民依靠产业脱贫,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现均已脱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低收入农户脱贫基础不牢
西山村低收入人口已基本实现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但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基础是依靠政府扶贫政策及村集体经济的红利,66户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曾达到52%,不能保证在村办企业中长期务工,因此,持续增收基础仍然很弱。这部分贫困人口目前虽然通过兜底保障已经脱贫,但由于低收入农户发展能力弱、劳动能力不强、收入有限、医疗费用支出较多,仍处在贫困边缘,一旦遇到突发事故,返贫风险迅速增大,极容易发生返贫。
2.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严重,致富技能不高
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部分农民观念仍然较为陈旧,难找致富门路,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调研中发现随着帮扶力度加大和保障标准提高,一些贫困人口担心脱贫后退出建档立卡、退出低保后,害怕失去最低保障,不愿意自主寻求致富增收途径,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较重。
3.传统农业发展落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西山村耕地多属山地、土质贫瘠,且人均耕地面积极少,因此果业收入是西山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目前果品仅有白梨、花梨、南国梨等老旧品种,受自然天气条件、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较大,并且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难以形成规模,因此销路不畅,市场难以打开,同时也缺少种植、养殖等其他主导产业,农民致富能力不足,因此西山村经济发展迟缓。
4.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
调研中发现,西山村贫困户中有58%在外打工,今年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同时村办企业生产也受到影响,极大削减了农民收入,致使部分家庭致贫返贫风险增大。
三、今后打算及建议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要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两手齐抓不放松,巩固成果,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1.努力筹措、多方协调,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于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应保持清醒的认识。要严格按照中央“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一手抓扶贫,一手防返贫,确保脱贫攻坚任务不折不扣完成。一是加强对低收入非建档立卡户的关注,尤其是要重点关注贫困标准线边缘的低收入群众,防止他们未享受政策而成为新发生贫困人口;二是加强对返贫现象的动态监测,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定期监测,发现有返贫迹象的,及时研究并实施帮扶措施,防止返贫;三是加强对政策落实的回头看,及时查找发现政策落实缺位问题,确保所有健康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精确到村到户到人,做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2.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秋子沟是革命老区,有红色革命文化传统,并且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重点区域,要加大力度对革命老区的扶持监管。依托“辽西第一个党支部”红色教育基地的载体,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使之形成西部红色旅游专线中的一站。踏寻红色足迹,继承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借力发力加快连片脱贫攻坚的步伐。
3.讲政策抓作风,扶贫扶智亦扶志
脱贫攻坚既是摆脱物质贫困的实践过程,也是弘扬自强不息精神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既适用于贫困人也适用于帮扶人。要对当地老百姓,特别是因志不立的贫困人口,要加强精神境界的帮扶。这项工作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细致的长期努力。“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级党组织是全体村民的领路人带头人,是扶贫扶智的主要力量,必须加强村两委建设,这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作风建设攸关脱贫攻坚成败。具体建议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改进扶贫过程中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力戒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注重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既会看病又会对症下药。二是要加强脱贫监管力度。县、乡各层级要加强常态化监督,避免出现扶贫领域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三是设立脱贫攻坚“讲习所”,突出讲和习并重。定期邀请农民讲师、技术专家等为群众讲解致富门路以及科学务农。同时还要鼓励肩负脱贫攻坚任务的县乡领导干部、包保单位、驻村干部要带头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入到脱贫攻坚的最前线,通过群众会、报告会、庭院会、田间会等形式,把各级的扶贫政策讲清楚,把脱贫攻坚的思路讲清楚,把农村发展的方向讲清楚,带领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干有方向、干有激情、干有成效。脱贫攻坚,我们不仅要扶贫,还要扶智、扶志,变输血为造血,确保已脱贫的贫困户不返贫。
4.强基层抓党建,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坚强力量,要使贫困村的党支部成为敢担当、能战斗、打胜仗的战斗堡垒。同时还要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牵牛要牵牛鼻子,通过“三会一课”制度,提升党员党性修养,让党员自觉带头响应国家政策,为老百姓树立模范典型。
5.树品牌开电商,照亮扶贫新路
南果梨是西山村主要果品之一,口感好、味道香,但是销售渠道有限,收购量小。由于南果梨不易存放,农民卖果心切,导致收购价钱远远低于市场价,主要原因是没能打造西山村南果梨自主品牌,因此可以通过注册商标、营销宣传等手段开拓本地及外地销路。同时利用发挥西山村自然山水特色,春赏花、夏垂钓、秋摘果、冬戏雪吸引游客,发展采摘、乡村游、农家院等各种项目,以促进农民增收。
怎样决胜全面小康?决胜就是要打胜仗,听党指挥是打胜仗的首要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志士昔日短、奋斗路正长的情怀不懈努力。在2020年,我们一定会取得脱贫攻坚的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