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调研报告 抚顺市清原县红透山镇六家子村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抚顺市清原县红透山镇六家子村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2021-06-09 来源:中共抚顺市委宣传部】

“三年前调整到红透山镇任职后第一次到六家子村,被各种上访告状堵得都抽不开腿;镇里的上访信也几乎都是六家子的;村里开会召集不上人;镇机关干部没人愿意包保六家子村……通过配齐配强了一身正气、想着百姓、敢于担当的村干部队伍,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逐步转变村风民风,现在六家子村多项工作都处于全镇前列。”镇党委副书记黄蕊深有感触地说。

 一、村情简介

六家子村位于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镇西北部,距202国道4公里,距红透山镇政府10公里。全村分别为大堡、大沔阳沟、大坎子3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六家子村森林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全村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有林面积58000亩,天然林和人工林各占一半,耕地面积4400亩,其中旱田面积4200亩,水田面积200亩,街道河流面积2000亩,人居面积1600亩。

 六家子村前些年是清原县有名的“后进村”:村班子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林改工作问题多、难度大;村里发展停滞不前,村民有误解、有怨言,上访告状不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镇党委加强了对村班子的调整,认真加以整改转化。加强村班子建设,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加大林改工作力度,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积极摸排化解不稳定因素……六家子村村容村貌大为改变,村风民风明显改善。

 二、主要做法

1.抓住切入点,基础设施“硬核”改造

近年来,村党支部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以建设温馨、宜居、和谐、幸福的新农村为目标,着眼于改变六家子村的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清原县和红透山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对六家子村人居环境基础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河道治理以及“厕所革命”等,村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修建村路16公里、巷道3.5公里;修砌边沟5000延长米、院墙3500延长米;安装路灯200盏;清理乱搭乱建,拆除烂墙烂圈300处;治理河道5公里,修砌护坡3000延长米、拦河沙坝2000延长米,河堤绿化3公里;砌沿河景观墙300 延长米;清理积存垃圾5吨,实行垃圾分类;改造厕所111户。县交通局投入20万,乡镇配套近10万,建景观带三处。村内绿化约8亩,铺草坪560平方米。通过省、市、县多方考证。2019年8月份清原旅游路--吕六线终于动工,11月份建成主体部分。

红透山镇政府将六家子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投入资金在村路两侧集中修建碳化木凉亭及桌椅等配套设施。目前已修建凉亭4个。全村共有大小广场5个、经对上争取,今年市文体局投资52500元。村投资9400元,村中心广场篮球场铺设塑胶640平方米,新画文化墙50平。丰富了村民的娱乐休闲生活,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现如今,生活环境变好了,对于村容村貌的改变与提升,村民一提起就乐呵呵的。“原来六家子村沿河道两侧都是垃圾、柴草垛,今年经过全面改造,垃圾都清了、柴草垛都挪了,沿河建了三个休闲凉亭,铺了碎石路、种了观赏花。”自小生活在村里的祁亚东说“以前我们村的道路不怎么好走,晴天扬灰道,雨天水泥道,晴天满身土,雨天浑身泥。现在通了水泥路,闭着眼睛走都不会摔跟头。还有路灯,生活方便多了。”陪同走在河边的村干部盖永洪发出感叹:“原来这河道里满是垃圾杂物,现在水清了,河宽了,景美了。现在的六家子,山美水美,干净卫生。文化广场、休闲公园、水泥巷道……印象中的城市基础设施我们都有,虽然住在农村,但是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打通结合点,文明创建全面提升

现在的六家子村通过“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和“改水、改厕、垃圾分类”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村民们逐步具有了追求文明的内在动力。傍晚,行走在六家子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不时听到居民的欢声笑语。

村中心大广场是村民日常锻炼身体和休闲的主要场所。每天晚饭过后,村嫂们如期而至,风雨不改。伴随着动听的旋律,村嫂们翩翩起舞,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她们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以前村里没有文化娱乐场所,我们看到城里的姐妹们跳广场舞只有羡慕。”六家子村广场舞蹈队队长盖永娟说,“村里建好了文化广场,我们便坚持每天过来跳一个小时广场舞。”

夏秋季节的傍晚广场总是满满的,有打篮球的、打羽毛球的、跳广场舞的、练旗袍走秀的,十分热闹。春季合适的天气,还有放风筝的。每年村里还会举办全民运动会,组织篮球赛,拔河,跳绳,广场舞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让大家从酒桌、麻将桌转到了文化广场,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劲头也更足了。”

 2019年5月,六家子村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站把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借助微信、快手等新媒体传播优势和传统易接受的广场大喇叭等渠道,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培育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实践站还结合“农村问题多、事情多、矛盾也多的村情实际,设立了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帮扶关爱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等四个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在册并能常年发挥作用的达40人。截至目前,今年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32名志愿者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全村疫情防控捐款20300元,捐物折合700余元。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让村风更加和谐文明了。

 3.找准增长点,全面小康齐头并进

 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提高,带动了村民思想观念、科技意识和发展意识的逐渐增强。

 六家子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林业为主,主要来源于天然林保护资金和活林木转让资金,用以维持村集体的正常工作与运转。村民也多以林业和种植业收入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林业村。依托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生态条件良好的优势,六家子村决心建设成为生态优化、环境优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农家乐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引导辽宁蜂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六家子村投资办企业,配合村两委班子同企业共同种植冰葡萄、紫苏100亩,2020年起葡萄开始挂果,今后每年收益预计5万元。鼓励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现全村种植山野菜(以刺嫩芽为主)1000余亩。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村里主导产业,目前10多户村民种植中药材100余亩,收益可观。 六家子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203人。截至2019年底,已全部脱贫。5户贫困户发展了自己的产业。

  4.打造闪光点,长效机制精细管理

  在六家子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两个垃圾桶——一个用来收集可回收垃圾,一个用来收集不可回收垃圾。每天早上七点半,村里的保洁员就开着垃圾收运车,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了。他们每天除了上门收垃圾,还承担着清扫村路巷道和公共场所的工作,确保村庄干净整洁。

据了解,六家子村2019年成立垃圾分类减量领导小组,入户宣传五指分类法,各户悬挂标牌。保洁工作2020年进行改革,改为村内无暂存垃圾场。每日清晨由保洁员用机动车直接把垃圾运到村外3里外的垃圾场,保证每日及时清理。

为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村两委班子多次组织班子成员、小组长、党员代表、妇女代表等相关人员赴新宾、清原周边“美丽乡村”学习先进经验,有效激发了百姓参与的热情。实现了从原来的“村干部自己干,群众跟着看”到后来自家门前村民自己主动干的可喜转变。

 村中一些老人还自发组织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监督卫生保洁的同时,还帮忙捡拾公共场所的垃圾。志愿者何晓丽笑着说:“平时见到路上有垃圾,我们就随手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三、实践成效

近年来,经过县镇两级的扶持以及村民的不懈努力,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党建引领活动的广泛开展,六家子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村容村貌整洁干净,人居环境优美,成效斐然。现如今的六家子村村容村貌整洁、山青水绿人美,“大山深处的幸福农家”已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