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北社区隶属于望花区光明街道,是70年代建设的一个开放式的老城区,大部分居民为原抚顺铝厂职工家属。近年来,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力量和服务群众能力,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以街道“六抓六强”工程建设为基础,以“幸福街区、品质光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社区服务站为“雷锋式民意站”,以社区治理网格点、党员家庭服务站等党建阵地为“雷锋式践行站”。构筑一条辐射全社区的“新时代幸福光明雷锋干线”。建立健全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方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主题引领,凝聚精神动力
社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理论政策的重点、社会生活的热点、群众的关注点,把理论政策转化为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理念,让群众产生共鸣,增强认同。根据传理论、习思想,传政策、习发展,传文化、习礼仪,传美德、习新风,传法律、习法治,传知识、习技能,结合群众工作生活所急所需,采取“讲、评、帮、乐、庆、融”等形式,培养文明礼仪,倡树文明新风。为迅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社区道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经验,明确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架构和载体、内容和活动、推进步骤以及工作保障等内容,并在街道制定的“六抓六强”工程中将其拓展为“雷锋式民意站”“雷锋式践行站”。
二、创新载体,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
(一)实行网格化管理
社区重新梳理民政、安全、平安创建、警民联络等各类网格,根据所辖范围、楼栋分布、人口数量及居住集散程度等情况划分网格,注重分级管理、分类服务,组建一张全域覆盖、专兼结合、多网合一、管服结合的综合性网格;将之前功能复杂、交错纵横的网格整合并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综合性“大网格”;选配党支部书记、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党员、居民骨干、平安志愿者担任网格员,网格员身兼信息员、培训员、调解员、督导员、宣传员、服务员“六大员”职能,通过入户走访、民情日记收集社区民情民意、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纠纷排查在源头。
(二)建立民意直通车,打造民意直通服务圈
健全“社情民意传导机制”,落实“两代表一委员”接待日、领导干部党建联络点接待日等制度,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多层次多渠道倾听意见、征集问题。根据问题轻重缓急程度分级交由社区、街道综治中心处理解决,保证群众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三)互联互动,共建雷锋联盟服务圈
街道党工委将燃气、供热、供水、供电、消防等单位党组织纳入大工委(大党委),组建“雷锋联盟会”,召开联席会,列出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实行事项联商、活动联办、问题联解、团队联培、资源联享,发挥各自优势,服务地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社区成立矛盾调解室按照街道要求开展便民服务。
(四)全民动员,汇聚居民自治服务圈
社区依托原有光明平安志愿者的浓厚基础,将3支志愿者团队、百余名志愿者纳入到“雷锋社团”,常态化开展文明宣传、家政便民、帮扶救困、环境整治、医疗义诊、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广大群众共同打造便民服务圈。社区幸福大集上,雷锋联盟会成员的志愿者义务为居民提供普法宣传、预防诈骗、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
(五)推进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探索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窗口服务,将公共服务尽可能移到网上、连到掌心,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推出掌上智慧光明微信小程序平台,集意见收集、志愿服务、热点资讯、工作动态、学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逐步探索健全咨询、评估、调解、仲裁、诉讼、网格化管理等功能,用“小程序”、“小服务”解决“大事情”。
(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望花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光明人”等评选活动;各社区设立善行义举榜、党员积分评比等平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弘扬新风、传播文明的榜样作用,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为建设平安光明做出贡献。
三、强化宣传,营造文明实践氛围
通过社区文明实践站宣传文化墙、LED电子屏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通过“四个渠道”,掌握群众需求
通过以下四种渠道“开门询单”精准掌握群众需求。一是上门寻访。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到群众家中询问;或有其它工作需要,上门与群众交流时,都会将询问居民有什么需求作为一项规定动作,进行认真寻访。二是微信征求。在社区居民群中发布微心愿征集,引导大家在群内讨论,了解群众需求,特别是独居、空巢、残疾等重点人群的需求,做到及时掌握。三是问卷调查。设计发放问卷,不定期进行问卷调査,征集群众各方面需求和工作建议。四是志愿者收集。通过当面交流、微信群询问等方式,收集这些志愿者掌握的群众需求信息,从而做到按需“组队”。
(二)灵活“四个板块”,回应群众需求
通过灵活处置需求群体、实践地点、活动内容、时间节点“四个板块”,既把上级的“要求”传递到基层,又针对群众的“需求”设计活动载体,指派服务队伍,在合适的时间节点派上用场。一是精准服务需求人群。针对目前辖区儿童、老人较多的现状,将他们作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对象,避免活动华而不实。二是灵活设置实践场所。在广场、集市等,随处都是文明课堂,都是实践场所,打造了群众“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三是精准对标活动内容。不同群众所需,对接、指派不同的志愿服务队伍。四是精确把提活动时间。把握重要时间节点,以政策宣传、文化娱乐、亲子活动、健康讲座等内容为主,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实践及十九大精神。
(三)扣紧“六个环节”保障活动效果
紧扣基础保障、活动内容、志愿队伍、组织群众、宣传报道总结改进“六个环节”,保障实践活动既重“数量”又有“质量”。一是加强基础保障。加强人、财、物等基础保障。增加资金投入用于设备添置、氛围营造、活动运转、人员培训等保障性工作。二是壮大志愿队伍。在“铝北先锋”“段玉祥真情帮扶队”等先进品牌队伍引领下,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挖掘社区能人,鼓励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多方吸纳志愿者,吸纳专业人才,增加服务项目。三是持续实践活动。有为居民义务磨刀几十年如一日的高福山、有自费与老伴一起走访困难党员的杜恩武、有为改变幸福楼院生活环境感动身边一楼人的段玉祥、有为社区义务宣传10余年自创、自画楼道文化党员徐义明;有为增进居民文化娱乐生活出心出力党员关淑玉;有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的、干当义务法律顾问的王增琪……他们的奋斗激情在社区管理中再次激发出来,从而为社区管理注入了活力。
(四)树立“四个意识”,打造实践品牌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行中,注重树立服务群众、复制推广、部门融合、品牌塑造“四个意识”,打造实践品牌,既顾“面子”又有“里子”。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多次指派专人到社区指导,运用辖区优势资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问民需、谋民利、解民忧。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社区“雷锋式民意站”“雷锋式践行站”已经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仍存在是否能真正征集民情民意、是否能真正解决民想民需等问题。下一步,铝北社区将逐渐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雷锋式民意站”“雷锋式践行站”真正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便民服务,实现幸福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