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调研报告 抚顺市东洲区章党镇驿马村党建引领实践奔小康
抚顺市东洲区章党镇驿马村党建引领实践奔小康
【2021-06-10 来源:中共抚顺市委宣传部】

东洲区章党镇驿马村坐落在抚顺市区东部,距离抚顺市内约30公里, 全村区域面积13792亩,有5个村民小组。清朝时曾经是官府设立的驿站,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补给、换马的场所,因此得名“驿马站”,后来建立行政村,沿用此名,称“驿马村”。

驿马村始终坚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得到贯彻落实。在奔小康的实践中把思想教育成效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村发展成果,村民整体素质得到逐步提升的同时,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打造出和谐、文明、美丽、向上的新时代乡村形象。驿马村党支部被授予“章党镇红旗党支部”、“东洲区基层组织五星级阵地”抚顺市区“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团队被授予“抚顺市最美志愿者团队”并获得表彰。驿马村先后被评为“抚顺市文明村”、“省级卫生村”、“辽宁省文明家园示范村”等。

一、党建引领:创建“歌声唱党建”品牌

驿马村的村民十分喜爱各类传统文艺表演形式,人们经常在农闲时聚在一起说拉弹唱自娱自乐。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高等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寓教于乐,筹措资金完善村文化活动室阵地建设、新建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修建了5处休闲凉亭、安装健身器材十余件、购置演出服装道具、音响器材和各类乐器等。把有文艺创作和表演能力的党员和村民组织起来,组建文艺创作表演团队。

先后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写出了《光盘行动之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期间创作了《党的生命线》,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容创作了《党章党章我爱你》、《两学一做我践行》等一系列朗朗上口的党建歌曲。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期间,创作了歌曲《看看驿马新面貌》、朗诵诗《美好生活幸福长》、歌舞快板《葡萄园里笑声甜》;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创作了歌曲《十九大开启新时代》、《总书记嘱咐要记牢》;为配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创作表演三句半《除恶务尽》;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期,创作了快板《依法防控保卫家园》和三句半《万众一心战疫情》等,并录制成小视频,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宣传防疫知识和法律规定等,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为了提高创作能力和表演水平,为文艺创作表演人员专门订购各类报刊杂志、到教育基地和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参加学习强国、辽宁智慧党建等网络平台学习、举办知识竞赛等。几年来创作歌曲、诗歌、三句半、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300余首。

二、实践笃行:志愿者主体作用凸显

为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农村群众积极投身共建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不断提升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驿马村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1.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作为书记工程来抓,组建了由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任组长和副组长、村两委成员、工会主席等任成员的“驿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领导小组”。制定了《实践站工作制度》《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者权利与义务》等工作和管理制度,并在实践活动中按照制度执行,确保文明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如按照制度规定,每次实践活动后,做好活动记录,将活动时间、内容和参加活动的人员进行公示表扬,营造为社会和他人奉献光荣的舆论氛围,以此激发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2.组建了“驿马村志愿者服务总队”,总队下设“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和“党员先锋队”共3支队伍。志愿服务内容有理论宣讲、文化活动、森林防火、铁路护路、纠纷调解、救灾抢险以及卫生环保等16六项服务内容。结合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村民实际需求,根据志愿者特长和意愿,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如有文艺特长的志愿者,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创作表演文艺节目;巾帼志愿者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主导作用,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养成家庭良好生活习惯。

3.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将河道两岸1000余米长的绿化带划分成13块区域,以每块区域的绿地养护和卫生环保为内容,由8名党员分别牵头组建八个文明实践小组,共有33名志愿者加入到实践小组,他们利用农闲或茶余饭后时间,在各自认领的实践基地里为绿地除草、浇水、清理垃圾和杂物,不仅解决了村里在绿地管护和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

三、成果转化:凝聚共识风雨同舟奔小康

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目的是让广大村民共同投入到小康社会建设中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得到贯彻落实。

1.共建美丽家园  驿马村地处大伙房水源保护地,为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研究制定《章党镇驿马村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将全村495户1493人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中,全村划分为5片、58个组的责任区,由“两委”班子成员与包村干部任片长,50余名党员或村民代表、志愿者任组长, 负责带动和督促左邻右舍,搞好垃圾分类和门前三包,促进村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先后建立和完善了《驿马村村规民约》《垃圾处置制度》《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细则》《环境卫生“三包”责任制度》、《党员、村民代表环境卫生整治包户制度》《“两委”成员环境卫生整治包户制度》《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等多项制度规定。

开展“共产党员承诺+”活动,村里掀起了环境整治的热潮,党员把清理自家柴草垛写进“承诺书”中,在期限内完成自家柴草垛的清运,共移除柴草垛120余座。村党支部还利用“党日”,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清除杂草和垃圾、绿化美化环境等,先后治理河道1000米、新建拦河带32条、安装路灯310盏、修建作业路1600米,桥涵5座,新建和维护围墙2600米、铺设街巷路6100米、增设果皮箱10个、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

2.守护家园安康  在新冠肺炎防控疫情期间,村党支部书记连夜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驿马村疫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把排查、宣传、消杀、防控等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并设立疫情检查站,安排村“两委”成员和工作人员轮流值岗,按照辽宁省防控工作30条要求,严防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让村民及时掌握疫情、了解防控知识、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做到依法防控、不传谣不信谣,做好居家防控,村内悬挂条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公开信,利用广播、微信等网络平台等手段,实现宣传全覆盖。村民还自编自演三句半等文艺节目,录制成小视频,发到村民各个微信群,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在“防控疫情保护家园”的战役期间,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共有46名党员、志愿者主动报名加入,有的全家上阵、有的夫妻共同参战、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值岗、妇女志愿者随叫随到,他们宣传防疫知识、排查重点人员、为公共场所消毒、轮流坚守在村头卡点……,志愿者李景华从得知村里设立卡点的那天起,几乎每天都到卡点值岗;党员里明不仅经常到卡点值岗,还给值岗人员带来食品和防护用品;李言胜带领“蓝天救援队员”自备药品和器材为村公共场所消毒;王艳春把自家防护棚献出来为值岗人员遮挡风寒;周凤玉和周德龙父子,因从事长途货运工作,平时在村里生活时间不是很多,这次回家过年,正赶上疫情防控,父子积极报名参加防疫志愿者服务队,只要有空就抽时间到卡点替换其他值岗人员值岗,他们说,因平时在外工作,不能为村里做更多的贡献,这次正赶上疫情的特殊时期,甘愿为守护父老乡亲的平安多付出些辛苦。许多村民为党员和志愿者的无私付出所感动,纷纷为参加防控的志愿者购买手套、口罩、食品、饮用水等,折合人民币2000余元。疫情期间村里有4户村民家里亲人去世,丧户响应“喜事缓办、丧失简办”的号召,其中一家当天就将去世的亲人出殡,另3家把亲人去世的消息知悉人员范围缩减到最小。

四、经验与启示

1.聚焦村民关注 事半功倍显教育成效

驿马村到在不同时期,紧紧抓住村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答村民心中的疑惑、解决村民生活中的问题,联通村民思想认识和生产生活中“最后一米”。为了推进土地确权工作顺利开展,驿马村举办专题讲座,现场解答村民提出的具体问题,把“三权分置”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帮助村民弄明白惠民政策所惠之处,村民在深入理解和吃透政策后,积极配合村委会顺利实施落实,这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为了使村民深刻感受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村文艺志愿者以改革开放前后乡村生产生活变化为题材,创作了一批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邀请东洲区优秀朗读志愿者走进乡村,以“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主题,开展宣讲和赠送图书活动,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把握村民所愿 内生动力促乡村发展

驿马村准确把握住村民所想所愿,立足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表演特长因势利导,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这种方式村民乐于接受、愿意参与,既是思想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客体,既是施教者也是受益者,在自我教育中凝聚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进而转化成团结一心共建小康家园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