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调研报告 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四家子锡伯族村发展特色民族产业奔小康
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四家子锡伯族村发展特色民族产业奔小康
【2021-06-10 来源:中共抚顺市委宣传部】

四家子锡伯族村位于顺城区河北乡,距市区北部十公里处,是抚顺市唯一的锡伯族村。村民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锡伯族。锡伯族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在这里被保留下来。2011年,四家子村成为锡伯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锡伯族村通过发展特色村落,打造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特色之路。


打造锡伯族村,让文化传下来


相传,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清政府派兵到抚顺,锡伯族何姓、胡姓和其余两户人家在这里安家落户,“四家子村”便因此得名。二百多年过去了,锡伯族后人在这里开枝散叶。如今的四家子村是由四家子、房身、哈玛灰三个村屯合并形成的行政村,共有村民2051人,其中锡伯族人口650人,占总人口的31%。村域和人口扩大的同时,锡伯族的文化和历史遗迹被较好的保留下来,村里至今保存着有80余年历史的锡伯族胡氏老宅。


2011年,四家子村正式作为我市锡伯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名称正式更改为四家子锡伯族村。各级政府、组织共拨给扶植资金一千万余元,用于村内文化古迹修复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内一户锡伯族老宅被保护性地进行了修缮,让物质文化遗产得以长久留存。


针对锡伯族村寨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四家子锡伯族村大力弘扬锡伯族文化,进一步研究发掘、收集整理锡伯族文化艺术图标和民族特色建筑符号。由政府出资,每户提供两万元,对村内221户锡伯族民居进行了改造,在外观上统一设计,每户民居都保留了锡伯族特色,注重锡伯族民族文化符号的体现,不仅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自2011年以来,村里先后修建了村级柏油路,河道两侧的土坡全部修成了河堤,村路两侧安装了120盏路灯,乡村基础设施的到完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建起了1260平方米的锡伯族文化广场,广场中央耸立着象征锡伯族文化的图腾雕塑。借助围墙改造的机会,在1800多米的围墙上彩绘了锡伯族风格文化长廊,描绘着锡伯族西迁故事,向人们展示着锡伯族的文化和历史。


引进特色产业,让村民富起来


四家子锡伯族村多为丘陵山地,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亩,如何利用大面积山地资源成了乡村致富的关键点。近年来,四家子制定了“以设施农业为龙头,以民族特色休闲旅游为主线,以特色采摘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


2008年,依靠村内房山组的水土优势和山地资源,四家子村发展果树种植业。多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青山上形成了千亩梨园。四家子村现有梨园4500亩。自从采摘游兴起以来,四家子村的千亩梨园便成了远近闻名的“采摘园”。如今,每到梨果飘香的季节,四家子村总是游客盈门,梨、李子、杏等各种果树下游人如织。旅游采摘让果农尝到了甜头,全村村民年收入较以前增加30多万元。在采摘园兴旺起来的同时,连续8年举办春季赏花节和秋季采摘节,“四家子采摘”这张名片被更多人熟知。


2016年,四家子村引进了抚顺锡伯族玫瑰花文化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是以锡伯族特色文化结合玫瑰花景观的科普、旅游、民宿、产品加工销售、绿化苗木、等三产融合的农业产业园区项目。经过近五年的发展,目前玫瑰种植面积达近500亩,玫瑰40余万株,生产的产品有食品类包括玫瑰花冠茶、玫瑰鲜花饼、玫瑰酱、玫瑰蜜等,饮品类包括玫瑰酒、玫瑰原浆、玫瑰饮料等。玫瑰园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接下来,预计打造薰衣草、月季、菊花、油菜花、向日葵等景观花卉种植300亩和百亩百种中药园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生态园,并逐渐建设产品展示销售体验中心、互联网信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品销售中心、专家服务站、锡伯族民俗客栈等。


引进了好项目,便促进了村民增收。据了解,玫瑰花产业园项目投产后,村民将土地流转给该项目,每亩每月就有400元的收入,村民还可以到产业园打零工,一天有一百元收入,这大大提高了附近村民的年收入水平。目前,玫瑰花文化产业园长期用工25人,苗木栽植、扦插繁育、鲜花采收等用工季用工量达70余人,均为附近村民,村民比往年种植玉米增收万余元。


四家子锡伯族村与锡伯族怡然集团达成意向,引进杂粮生产项目,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为村民增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业,让乡村火起来


四家子村的自然条件优厚,背靠千亩梨园,眼观锡伯族古宅,距离市区只有10公里,在打造传统村落后,浓郁的民族特色更加凸显,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业。但发展旅游业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和长期的建设。


四家子锡伯族村将充分发挥锡伯族村寨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锡伯故里风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


培育和开发少数民族特色餐饮,打造精品“民宿”,做大“农家乐”。加大民族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旅游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中,扩大锡伯族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同时,探索产业化发展新模式。依托玫瑰花文化产业园,采用“村企合作”的运营模式,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