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菜产业概况
前尖山村,位于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镇政府西北3公里处,东与靠山屯毗邻,西与金海堡村、腰堡村接壤,北与新民接壤。区域面积8.68平方公里,与美丽的珍珠湖相隔3公里。户籍人口2422人、782户、85名党员,供分5个党小组,耕地面积8478亩,鱼池面积733. 09亩,零散地块、果树地、机动地473.01亩,其中暖棚面积达2000多亩,2019年蔬菜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前尖山村有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暖棚种植业发展的尤为突出。但目前蔬菜的销售还维持着传统的经销方式,大批量的批发给来农村“收菜”的农产品经理人。本村农民没有构建销售渠道,价格受制于这些批发商,基本没有电商运营。由于缺少电商运营能力,所以“前尖山蔬菜”并没有被很多消费者所认识,量大质好的产品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喜人的收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首要关注点逐渐由“低价格”向“高品质”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成本来购买绿色、环保、健康的高品质特色农产品。前尖山是农业特色区域,伴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孵化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发达国家的名牌农产品,已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导致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逐步加大。在这种竞争状况下,前尖山的“前尖山蔬菜”如果还单纯依靠品种、价格竞争显然是不够的。
二、存在问题
1.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完善
生产品种、生产标准、管理水平、产品品质和单品种蔬菜供应能力不一,同一种蔬菜也很难达到同一标准。同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也不足。
2.市场化经营水平不够高
存在重生产轻销售的思想,对生产的需求情况不了解,农民对价格的高低心里没数,蔬菜品牌意识不强,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积极性不高。蔬菜销售还是以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偏低,直接制约着蔬菜产业效益的提升。
3.集约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
目前,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技术指导和产品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
4.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蔬菜产业效益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
5.农户对引进特优品种力度不够
目前农民主要还是大众化蔬菜品种,没有依据本村资源特色形成“一村一品”的规模化专一种植。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快培育壮农业生产合作社,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一要加快研究蔬菜合作社的发展问题;二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来前尖山创办合作企业;三要建立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引导企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基本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2. 提高科技含量,创品牌
要认真抓好良种及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积极与农业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引进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优蔬菜新品种,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同时,要继续做好绿色无公害蔬菜认证工作,积极组织引导合作社及个人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提升品牌效应。
3.完善蔬菜检测、检疫机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必须完善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检测率。同时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行资料登记备案制度,田间管理记录制度,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等。还要积极推行蔬菜质量追溯制度,真正做到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立即追溯到生产者,为城乡居民健康消费提供可靠保障。
4. 积极发展农业经纪人,加强信息建设
通过农业蔬菜经纪人,实现对外开拓市场,建立稳定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指导农民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服务等。进一步加强信息体系建设。通过网络、展销会等各种途径,向外界推介前尖蔬菜生产情况,吸引客商到前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