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脱贫攻坚工作现状
几年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特别是2020年,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各级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抓重点、补短板、强支撑,脱贫攻坚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截至目前,圆满完成了今年38户、78人脱贫的年度任务目标,全区11024户、24059名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7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销号。
二、脱贫攻坚工作举措
(一)强化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切实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做好扶贫资金监管使用。今年,我区共收到上级扶贫资金10082万元,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使用计划,其中,投入产业项目7271万元,占全部资金的72%,其余资金用于危房改造、医疗保险、雨露计划、金融贴息等方面。截至目前,已拨付项目、公益性岗位、金融贴息、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和村级巩固资金9950万元,拨付率达到98%。整合区内资金1050万元,结合我区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继续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扶贫资金使用和产业扶贫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二是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资产清查。按照“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原则,出台工作方案,建立管理台账,规范产业扶贫资产确权,明确收益分配、运营管护、资产处置程序,做到“资金清、项目清、资产清”,确保扶贫资产产权明晰、管理规范、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三是做好项目资金专项巡察整改工作。按照市委第六巡察组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专项巡察问题整改任务分工方案要求,针对我区专项巡察第一次反馈的12个问题和第二次反馈的45个问题,及时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部署整改落实方案。其中,第一批12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1个、正在整改落实1个;第二批45个问题已细化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行业部门和各乡镇、九龙街道,制定了整改措施与完成时限,确保全部问题整改到位、彻底清零。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42个问题,3个问题正在整改中。
(二)主攻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在2019年35个产业扶贫项目基础上,我区提早研判谋划了18个产业扶贫项目(其中:设施农业类项目7个,养殖类项目8个,其他生产加工类项目3个),并于年初实施建设。依托往年扶贫项目优势,重点发展规模化肉牛、生猪养殖项目,增加肉牛养殖和母牛繁育1100头以上,增加生猪养殖3.4万头以上,新建现代化暖棚45栋、水果蔬菜暖棚22栋,形成“科技+扶贫”的创新模式。贫困人口项目叠加扶持3个以上,人均收益可达1200元以上。项目收益坚持安排就业岗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二是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三小”(种植、养殖、小型生产加工)项目,实施“三小”项目3958个,发放补贴资金468.46万元。全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推进4500名农民工返岗务工;开发贫困户公益性岗位1290个、光伏扶贫公益岗位1050个、大学生公益性岗位13个,达到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的稳定脱贫模式。
(三)全面落实“三保障”和民政低保政策,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一是狠抓住房保障工作。在已完成年度改造300户危房任务的基础上,全力开展住房安全核验及第三方核查工作,发现202户贫困户危房需维修改造,现已全部完成。继续开展建筑工匠培训,指导施工人员开展关键环节现场质量安全检查,确保改造后房屋主要结构安全、面积适当、基本功能健全。
二是狠抓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工程,新建村卫生室26个,合理配备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村级卫生室达标率、村医到岗率、卫生室使用率全部实现100%。及时准确地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继续全额补贴新农合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依托数据共享平台,全面掌握因病致贫人口信息,实施分类救治。建立“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报销政策、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区域内就医“一站式”结算政策,杜绝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是狠抓义务教育保障工作。继续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核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2019—2020学年度资助寄宿生105人、13.13万元,资助非寄宿生3073人、115.24万元,资助贫困学前儿童244人、36.6万元,切实做到应补尽补、应助尽助。进一步落实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2020年办理90人,发放助学贷款64.74万元。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补贴政策,投入资金54万元,对全区18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升入高职学生,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深入开展教育扶贫重点工程,增加偏远地区师资力量37人,提升贫困地区、贫困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四是狠抓保障兜底工作。对系统内的贫困人口进行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入户排查,结合实际放宽条件、应纳尽纳。截至目前,全区11024户、2405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不享受政策人口2636户、5895人,享受政策人口中已纳入低保兜底范围4847户、7345人,户数低保兜底率58%、人数低保兜底率40%。
(四)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落实
对照省、市扶贫办暗访调研、省级审计反馈的具体内容,举一反三,迅速落实整改。针对省审计厅对我区提出的4方面18个问题,省扶贫办“暗访式”调研发现的2个问题和市扶贫办暗访调研发现6个问题,多次召开区委、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整改方案,压实工作责任,截至目前,所有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五)全面入户普查,确保脱贫攻坚不留死角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立即成立50个工作组,扎实开展了区本级的全员培训和乡镇的强化培训,迅速启动脱贫攻坚大普查。截至8月中旬,全区134个有建档立卡人口村的10963户、23860人的入户普查和行政村普查100%完成,普查人均年收入7680元。其中人均收入5000元—10000元的9249户,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的1714户。发现反馈“一超过”“三保障”以及精准识别、政策落实等九个方面的问题938个,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乡、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理论水平有限,对中央和省市区各级脱贫攻坚的新精神、新要求学习、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动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存在懒汉行为,主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非贫困户误读政策,产生攀比心理,甚至出现争当贫困户,以贫为荣的倾向,缺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意识。
三是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衔接还不顺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定困难。我区现有扶贫产业项目存在“小散弱”等问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规模。而且,产业主要以种养殖为主,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波动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没有形成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坚持一手抓扶贫脱贫,一手抓巩固提升,对退出的贫困村和脱贫户,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要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民政兜底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保持支持政策一段时间稳定不变,防止返贫。
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和监管。继续将扶贫资金重点投向农业产业,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和投入,拉长产业链,打造品牌和特色,培育一批能形成规模、减贫带贫机制明显、长期受益的产业。对能够形成固定资产的进一步明确产权,推进扶贫产业固定资产监管常态化、制度化,避免资金损失浪费。
三是掌握好困难群体收入不稳定情况。继续通过办优办好线上线下招聘等活动,突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有针对性提供就业见习、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帮扶措施;继续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对建档立卡困难家庭人员实施兜底安置;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和为农民工服务等工作,保障困难群体稳定收益。
四是全力加强返贫监测。下大力气完善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对脱贫户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产业扶贫收益,探索建立防贫基金,对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实施针对性扶持和救助,防止边脱贫边返贫边增贫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