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书年鉴 > 扶贫志 2017年扶贫志
2017年扶贫志
【2021-06-21 来源:中共义县委宣传部】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在财政、审计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45个贫困村销号,18092人脱贫的工作目标。

一、资金的下拨与使用

2017年义县共安排县以上财政扶贫资金745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3239.8万元,省财政3036.7万元,市财政扶贫资金680.5万元,县级资金500万元。

按照资金用途,用于生产发展资金5207.65万元,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和贴息468万元,光伏扶贫资金358.35万元,危房翻建资金668.5万元,科技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中高职学历补贴资金218.5万元,项目管理费36万元,贫困村道路改造及其它项目500万元(县本级)。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完善六项机制,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石

我县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党建保障机制。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选派6名优秀青年后备干部到扶贫一线锻炼,向151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明确提出保持贫困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除特殊原因外原则上三年不作岗位调整。深入开展“三带三创”等基层党建载体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责任传导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县级领导包片包乡、科级领导包村包户制度,县委常委会每季度、政府办公会每月听取一次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半年召开一次全县脱贫总结会。四个班子领导定期深入包保乡镇,指导脱贫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脱贫攻坚任务细化落实到基层,在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三是健全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沟通乡镇、各部门的行业扶贫工作,细化基础数据统计,整合各领域的政策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动态管理。建立贫困人口、贫困村、扶贫政策项目等信息导航栏,使其成为指导全县扶贫工作的一张公示板,接受社会各界的评价和监督。四是创新扶贫协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行业扶贫座谈会和推进会,提出了行业扶贫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由一名副职领导主抓行业扶贫,成立扶贫办公室并配备专职人员,建立行业扶贫档案,通过行业政策、行业行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五是推行典型带动机制。结合道德义县建设,深入到村屯和田间地头,开设道德讲堂,传播新思想、宣讲新典型、传授新技术。同时,我们注意在贫困户身边培育和树立了农旺大田合作社、果树种植大户、当年脱贫模范等40个脱贫致富典型,让贫困户看得见、信得着、学得来,依靠典型的力量引领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利用省农科院对口帮扶我县的优势,邀请果树栽培专家、学者,到果园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手把手教授他们最新的果树栽培方法。2017年以来,已经开设道德讲堂82次,组织小剧团下乡演出17场,召开脱贫技术推广现场会12次。六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把脱贫攻坚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增加了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乡镇和行业扶贫任务的部门实现评先选优“一票否决”,对主要领导诫勉谈话或组织处理。县委组成联合督导组,对乡镇、部门落实脱贫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由纪检部门牵头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重点检查扶贫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督促责任单位对上级扶贫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公开曝光、严肃处理。

(二)深化产业扶贫,确保项目对接精准到户

继续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台奖励措施。积极推广实施“十大产业扶贫模式”,将扶贫项目和扶贫对象牢牢“捆绑”在一起,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一是强化农业“111”工程建设,确保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到户。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扩大“十大产业扶贫模式”的经营规模。发展温室经济,确保人均一亩高效田。在上半年新增3.5万亩高效田的基础之上,重点完成:一是大定堡乡日光温室建设工程,工程总投资3356万元,占地360亩,主要栽培花卉和葡萄,集采摘观光于一体,预计实现321户脱贫;二是落实中药材种植基地7500亩,已经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3个,主要栽培品种包括黄芪、苦参、板蓝根等两年和多年生药材,可带动西后台、灰山子等村1980户农户脱贫。发展优质果园,确保实现人均一亩果。年内新落实果树种植面积3万亩,新增千亩以上果树生产专业村5个,百亩以上标准园10个。结合春季和秋季造林,在头道河、刘龙台、地藏寺、留龙沟、大定堡等乡镇落实寒富苹果、早金酥优质梨等果园41.36万株,带动3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确保达到人均百只鸡。依托禾丰集团投资5.5亿元的肉鸡屠宰及深加工项目,下半年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36个,达到月出栏量180万羽,年出栏2160万羽,带动5000人受益,每户增收1000-2000元;新落实温氏养猪项目、牧原养猪项目5个;利用锦州银行资金2279万元,新建正邦养猪养殖小区4个;全县17家乡镇新建养牛小区9个,养驴项目2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80户2112人。

二是加速光伏脱贫建设,打造产业扶贫亮点。结合光伏产业扶贫优惠政策,在高台子镇、大榆树堡镇、张家堡镇、白庙子乡、头道河镇、城关乡6个乡镇继续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村级电站扶贫项目9个,建设规模1.3兆瓦, 大力推广贫困户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130户12730人。

三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展“四小产业”。面对今年严重旱灾影响,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尊重群众意愿,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小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加工经营项目,达到自我稳定脱贫目标,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支持。主要包括笨鸡散养、稀食猪养殖、手工编织、山货采摘等,通过“互联网+”等形式扩大营销范围,已扶持新上四小项目1000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0户。

(三)狠抓行业扶贫,实现整村推进整体脱贫

就业扶贫:已经对104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了电工、电焊工、月嫂、家庭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农机驾驶等专业进行了培训,并获得了从业资格证,输出到省内外等地通过务工增加收入。与省人社厅积极对接,邀请省内100余家企业到我县开展就业洽谈,现场签约近1200余人。

医疗扶贫:一是在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的基础上,加强对贫困人口分类救助,对全县1695名患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二是所有贫困人口定点医院就医实行先治疗后付费;三是对门诊挂号、院内会诊等40项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减免20%;到目前在义县人民医院、义县中医院、义县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24种重大疾病共47人次,住院总金额52.46万元,新农合补偿金额37.61万元,限额内报销比例提高10%后,多报销补偿金额6.15万元;乡镇卫生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就诊19753人次,门诊总金额241.48万元,门诊补偿比例提高10%后,多补偿建档立卡患病人员门诊报销金额25.23万元;乡镇卫生院住院410人次,住院总额78.66万元,提高10%报销比例后,新农合补偿金额66.44万元,乡镇卫生院减免金额12.21万元。

危房改造:结合扶贫、宗教、残联等部门危房、险房项目,开展对贫困人口实施危房、险房改造任务,已完成危房鉴定1804户(其中C级危房1067户,D级737户),在城建部门指导下,已全部完工。

教育扶贫:利用好上级政策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对230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除学前教育阶段保教费和每年1200元入园费,50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领取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生活补助费,386名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助学金和每人减免600元学费。为名64高考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39.48万元。对63名考入本科的建档立卡学生一次性资助每人5000元银企助学基金,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没有因贫困而辍学。

政策兜底:民政部门将84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予以保障,从7月开始,低保标准已经提高到4200元。同时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取暖救助、殡葬减免救助等政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文化室建设:指导和督促各乡镇按时完成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新建保证“四室一栏”和文化广场验收达标;新建7个文化室。

道路硬化建设,农村公路助推精准扶贫项目93项,17个乡镇40个贫困村道路硬化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均已达到道路硬化脱贫标准。

(四)抓好金融扶贫,提供坚实财力投入保障

截止目前全县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余额1.7713亿元,其中发放人行扶贫再贷款余额9000万元,利用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发放贷款余额1269.3万元,联社利用自有资金争放贷款余额7444万元,其中为带动贫困户的企业贷款8家,为带动贫困户的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贷款30个。

 (五)推进社会扶贫,形成上下一心工作合力

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单位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协助乡村党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认真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实扶贫任务,明确帮扶责任,强化帮扶措施,动真情、出真招、办实事,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2017年省(中)直定点扶贫单位及工作队直接投入240.7万元(资金投入147.2万元;物资折款33.5万元,协调资金60万元);引进资金299.3万元;引进技术1项;新增项目6个;资助贫困户186户;资助贫困学生46人。市级定点帮扶扶贫单位及工作队直接投入253.81万元(资金投入211.91万元;物资折款41.90万元);新增项目2个;资助贫困户242户;资助贫困学生6人。县级定点扶贫单位及工作队直接投入1428.11万元(资金投入871.95万元;物资折款205万元,协调资金351.16万元);引进资金19万元;引进人才4人,引进技术4项;新增项目12个;资助贫困户74户;资助贫困学生2人。

    三、存在问题

    (一)道德扶贫与政策扶贫还没有有效对接,就加大金融扶贫力量,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还应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让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在产业中,通过参与生产和经营增加收入。

    (三)加大资产收益扶贫,让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很弱的贫困人口享受资产收益分红,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