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辽宁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按照《辽宁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辽脱贫发〔2018〕17号)要求,结合义县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扎实有序推进脱贫工作,贫困退出工作自评工作已经完成,2040名贫困人口、18个贫困村和省级贫困县全部达到退出标准,等待上级验收核查评估。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
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7次分别主持召开了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脱贫攻坚调度会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大督查”工作工作培训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会议、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回头看”动员会等会议。县委县政府为决战决胜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统一部署,严格贯彻“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和“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层层签定责任状,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压力传导,全党动员,全县发动,合力攻坚,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凝聚全县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和全社会智慧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二、健全工作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
为确保义县脱贫攻坚决胜2019年,实现2040名贫困人口脱贫、18个贫困村销号和省级贫困县摘帽的工作目标,年初制定了《义县脱贫攻坚工作规划(2019-2020)》《2019年义县脱贫攻坚工作计划》《2019年义县脱贫攻坚工作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方案》《义县贫困退出工作实施方案》《义县脱贫质量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义县脱贫攻坚月调度季调度工作方案》《义县资产收益扶贫收益分配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指导性计划和方案,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标准不降,如期实现贫困退出。
三、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义县脱贫攻坚战
为决战决胜义县脱贫攻坚工作,3月2日和14日,6月28日分别召开了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动员会和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向全县发出了总动员令,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围绕“六看六确保”的基本要求,按照“七个不落一个不少”的工作内容,集中力量全面排查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精准帮扶、工作推进与脱贫成效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县脱贫办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并派出4个业务指导组分赴17个乡镇进行业务指导。
通过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各乡镇村各行业部门自查短板积极整改,并顺利迎接了省贫困县预评估。
(一)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县参与大普查大排查人员3966人,在全县239个行政村共排查已脱贫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户98191户,282828人,排查出不稳定脱贫户25户57人,档外应纳未纳170户,391人,并进行了回退和新识别处理;到未脱贫23户56人;新识别贫困人口 174户389人;稳定脱贫9090户25694人,自然增加1302 人;自然减少4867人。通过精准识别和动态高速,义县现有享受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900人。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按照市扶贫办《各县(市)建立2019-2020年度产业扶贫项目库的通知》要求,建立了县级2019-2020年度产业扶贫项目库,共纳入扶贫项目70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324户/次,35066人/次,户均增加收入665元左右,确保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带动项目。及时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种植、养殖、光伏、旅游等产业扶贫项目70个。5月初已经陆续开工达产,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务工,扶贫公益岗位等方式带动贫困增收。每个有脱贫任务的行政村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超过了70%,达到95%以上。通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和农村三变改革,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个行政村都有村集体收入,今年拟退出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达43万元。
(三)落实了行业扶贫政策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讲话精神,5月8日,省政府在义县举办了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有脱贫任务的12个市政府副市长,省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各市县区扶贫办主任和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通过看现场和经验交流,义县产业扶贫得到了省政府、省扶贫办和与会领导的好评。在抓好产业扶贫的同时,义县全面落实行业扶贫各项政策。
一是医疗扶贫。定点医疗机构救治情况,通过进村入户和门诊筛查,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病人员14228 人。明确定点医疗机构20家(县内3家、涉贫乡镇17家)。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治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268715人次,住院治疗28068人次,报销金额3966万元。
慢病(大、特病)往诊,将21种大病扩大至25种,县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大病患者914人(其中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54人)。慢病签约工作,全县共确定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13个,将建档立卡常住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签约范围,做到应签尽签。对全县1548名失能、半失能(特、大、)慢病患者建立往诊制度,要求每月至少入户往诊一次。
销号村卫生室情况,2019年拟脱贫销号村卫生室18个,集体建设村卫生室15个,村医自有村卫生室3个。全县有脱贫任务的行政村都有一所合格的村卫生室,并配备了合格医生。
二是教育扶贫。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1892名(县域内),发放春季学前入园资助金146人、8.76万元,国家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费277人、17.37万元,义务教育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160人、43.5万元,国家普通高中免学费323人、19.38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23人、32.3万元。2019年成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207笔,贷款金额826.11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7名,138.67万元),11月20日前发放至各贷款学生帐户,由高校直接提取,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协调省农信社、民政褔彩助学、牧原助学、团委、工会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助学行动,实现了从幼儿、义务教育、高中到大中专、大学阶段教育扶贫政策全覆盖,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三是安全住房工程。坚持“统筹规划、群从自愿、公开公正、分批实施”原则,按照《农村房屋鉴定简易评定办法(草案)》组织4个危房鉴定小组,4月10日至5月15日对各乡镇进行了危房鉴定。认定为C级和D级的住房有1349户,贫困退出前危房改造户全部安全入住,建房财政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户,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安全住房。
四是安全饮水工程。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安全饮水的检测工作已经完成,水质水量和取水水平距离全部达标。投入资金642.64万元,新建和改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4处,使13个村11663人喝上安全饮水。
五是就业扶贫。2019年安置4名未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内勤就业,并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县域内各乡镇开发84个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援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168人实现就业。贫困家庭就业安置,彻底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六是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每个行政村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四室硬件建设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要求,广场全部实现硬化。通过帮扶单位捐赠一点、乡镇村投入一点等方式,相关图书、网络和配套设备软件建设正在抓紧完善,贫困退出前全部建设配备达标,并强化后续运行管理,达到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七是通沥青(水泥)路。2019年计划大修、新改建道路共213.5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大修)88.3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新建路面125.2公里,10月底全部完成,贫困村道路硬化建设全部达标。
八是三通工程。全面239个行政村已经全部实现通生活用电,通广播电视和网络宽带,已经达标退出标准。
(四)贫困退出工作进展情况
9月4日召开了全县贫困退出工作会议,由此,拉开了义县贫困退出的序幕,为切实做好贫困工作成立了“一办六组”,即贫困退出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组、核查组、评估组、督查组、应急组和材料组,各组在贫困退出会议后相继开展了贫困退出工作。全县28名县级领导,17个贫困退出核查组人员,10个贫困退出验收评估组和材料组、应急组、督查组,全县2000余名帮扶责任人,纷纷进村入户,针对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贫困村“一率四有三通”,贫困县“一率五落实”退出指标逐人逐户、逐村逐乡、逐项指标进行检查;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和三上墙等相关档案内容与佐证材料进行再核查再比对,确保识别更精准、动态调整理及时、贫困档案内容更规范,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退出指标全面完成,如期实现贫困退出的脱贫目标。10月28日开始,市验收评估组全面进入,对我县贫困退出工作开展验收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