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史无前例的大检修,开启从“攻山头”到“稳阵地”的发展新征程,研发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填补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一年来,辽阳石化转型升级,阔步创新,再兴发展之路。
2018的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考察的第一站就在“国企种子队”辽阳石化,一年时间过去了,记者沿着总书记在辽宁考察的足迹,再次来到辽阳石化,耳闻目睹惊喜变化。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建设的四大化纤基地之一,它从第一块“的确良”布料,到国内第一台自行设计施工的新型乙烯裂解炉,再到今天的新一种聚酯产品BG601研制成功,今天的辽阳石化已经实现了“大化纤”向“大炼油”、“大芳烃”的产业转型。
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以下简称俄油项目)作为中俄原油二线工程的保障项目,是辽阳石化的生命工程、希望工程,也是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2018年9月,在这个项目刚刚投产的第七天就迎来了总书记视察。
转眼间,俄油项目已经投产一年有余,辽阳石化依托该项目,开发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打开了化工业务转型升级的通道。仅在今年上半年,辽阳石化原油加工量、商品量、销售收入都同比增长20%以上,俄油项目创造边际效益超13亿元,使产业结构、盈利能力脱胎换骨。
在今年6月,辽阳石化不仅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检修,还完成了芳烃扩能增效改造,使企业的对二甲苯年产能增加到100万吨,邻二甲苯年产能增加到14万吨,开启了从“攻山头”到“稳阵地”的发展新征程。
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去年习总书记在考察辽阳石化时,对该公司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TG共聚酯两个新产品给予高度评价,并嘱咐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展示柜前,辽阳石化副总经理鲍永忠指着一年前总书记夸赞的“空手夺白刃”手套说:“这些产品都是来自俄罗斯的原油,原油在这里可以得到高效利用,变身为各种在老百姓身边用得上的东西,走进我们的生活。”
一年来,辽阳石化通过开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PETG共聚酯产品质量、成本和市场攻关,紧紧抓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特色技术,逐步实现产品系列化、高端化,工艺最优化及催化剂自主化。
目前,用于生产特殊管材和板材的重要原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PETG共聚酯,已经实现稳定生产及销售,填补了中国石油在该领域的空白,在石油内衬管和纤维料领域研发取得了突破。今年上半年,辽阳石化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890吨、纤维料30吨、PETG共聚酯4500吨,并实现稳定销售。
一手抓转型,一手抓创新,辽阳石化在面对炼化行业迅猛的发展变局,谋求发展不放松,加快重点项目规划实施。今年,“控油增化”的典型项目——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开工建设,200万吨/年芳烃扩能改造完成可研编制,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深度完成预可研报告。
届时,辽阳石化将形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200万吨芳烃的产业格局,完成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的转型升级,与辽阳石化创新研发新的新材料、新产品一起,推动辽阳石化的企业规模、经济质量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