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央领导同志相关资料 > 解读反响 “我们一定把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讲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考察回访记
“我们一定把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讲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考察回访记
【2022-08-19 来源:辽宁日报】

大学生志愿者为锦州市小学生讲解辽沈战役故事。 辽沈战役纪念馆供图


本报记者  明绍庚  黄  岩  张继锋


核心提示


8月的锦州,青山叠翠、碧空如洗。8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英雄城市——辽宁锦州,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追忆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感人事迹和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我要把红色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参观者的心里”


巍巍帽山回荡着冲锋的号声,淙淙凌水述说着英雄的壮举。辽沈战役纪念馆广场静谧庄严,革命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在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眼里,当天的纪念馆格外庄重、沉静。


当天下午,汽车在辽沈战役纪念馆门口停下,习近平总书记走下车,向大家亲切问好。


总书记的微笑一下子温暖了刘晓光的心。“听说由我作讲解,总书记仔细看了看我的胸牌,轻声念出我的名字,主动拉近与我的距离,就像家里慈爱的长辈,我心里紧张的情绪顿时就消除了,在之后的讲解中我非常放松。”回忆起与总书记见面的那一刻,刘晓光仍难抑激动之情。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进入序厅,“决战决胜”的大型浮雕在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展现了冲锋战士冒着炮火奋勇向前的磅礴气势。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听取介绍,详细了解纪念馆成立情况。


步入战史馆,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成员名录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彭真、陈云、程子华……总书记念出了很多人物的名字。”刘晓光说,在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前,总书记目光深情,看得非常仔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史是每一位党员的义务。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和常修课。


在“辽沈战役前的形势”“辽沈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等展板前,总书记驻足良久。刘晓光说,对于这段历史,总书记非常熟悉,他对大家说,辽沈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


面对面向总书记讲解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刘晓光心情激动,他说:“我将不断积蓄力量,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参观者的心里。”


“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在东北解放战争和辽沈战役中,5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于白山黑水间,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独胆英雄卜凤刚,用一枚手榴弹迫使124名敌人缴械投降。”在战史馆,刘晓光指着展板,讲述着卜凤刚的英雄事迹。新中国成立以后,卜凤刚回到地方工作,后来二次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但他从未提起自己的英雄事迹。曾经有人问卜凤刚,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毛泽东奖章”获得者,为什么不向组织报告自己是战斗英雄?卜凤刚则说:“我们一个班12名战士,就剩我一个人还活着,能看到胜利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还有什么要求呢?”


刘晓光说,当时总书记看得仔细,听得入神。当他的目光与总书记的目光相对时,他深切感受到,卜凤刚的事迹令总书记动容。


朱瑞、杨子荣、马云飞……灿若星河的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锦州攻坚战中的梁士英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共产党员,他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展柜中这几枚爆破筒残片,就是梁士英舍身炸敌人碉堡时留下的。”在刘晓光讲解时,总书记走近展柜,俯身凝视、沉思良久。


几十年后,梁士英烈士的孙女梁丹丹从部队退役,主动要求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工作,因为她从小就有一个想法:要在这儿陪着爷爷。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考察期间,梁丹丹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教诲,她说她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有爷爷,“这是爷爷牺牲的地方,我要守好这块红色阵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讲起英雄烈士的故事。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考察期间,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宋广学、于道清、才锦荣以及梁士英烈士的孙女梁丹丹等8位老战士和烈士家属。


此时,已成长为一名优秀讲解员的梁丹丹动情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回忆起见到总书记时的场景,今年已经91岁高龄、参加过辽沈战役的老战士于道清激动地说:“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军人,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就一定响应国家号召。”


“我们要永远铭记英烈的奋斗与牺牲”


“东北解放战争中,出动民工313万人,担架20万副。”在支前馆,刘晓光用事例和数据,向总书记详细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级党政机构,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解放战争。


在刘晓光介绍到当时支前民工有300多万、东北野战军100万多一点,基本是3∶1的比例时,总书记点头说道:“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


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时询问相关情况,重温那段烽火岁月。“辽宁人民不仅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而且为全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大连生产的炮弹,有20万枚运到了淮海战场。”刘晓光介绍,粟裕将军曾经说过,淮海战役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总书记对此由衷赞叹。


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呈现出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图景,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辽沈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东北解放战争人民支前统计表、3005次秘密列车行程图……面对一块块展板、一组组数据、一幅幅图片,总书记停下脚步,凝视良久。


如果说,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辽沈战役的胜利就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刘晓光激动地说:“总书记一字一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真是字字千钧,直抵人心。”


考察中,一个细节令人回味。在英烈馆,“仁义之师”的旗帜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刘晓光随即讲述了当年“一个苹果也是纪律”的故事:锦州盛产苹果,战斗期间正值秋天,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百姓家里的,还是掉在地上的,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


总书记在考察中说,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英雄事迹仍然为人民所铭记。在锦州,有士英街、云飞街这样以英烈之名命名的街道,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我们要感受总书记的英雄情怀,追随总书记礼赞英雄、学习英雄,永远铭记他们的奋斗与牺牲。”


红色历史融于城市血脉,像这样的地名在辽宁大地上还有很多,它们犹如一颗颗发光的明珠、一把把燃烧的火炬闪耀,为一代又一代辽宁儿女提供着不竭的精神源泉和澎湃的奋进动力。


“我们一定不负嘱托,守护好这块红色阵地”


硝烟散尽,精神不朽,英雄之气仍在这青山绿水间纵横激荡。


考察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同老战士、老同志、革命烈士亲属代表及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场馆里,响起一阵阵热烈掌声。看到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一位位身经百战的老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大家中间,衷心祝愿老战士老同志健康长寿、生活幸福、事事如意。


“总书记的话,让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我将更加埋头苦干、勠力前行。”辽沈战役纪念馆副馆长龚兵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心情振奋。


“我要立足本职工作,让遗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广泛凝聚起奋力推进辽宁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辽沈战役纪念馆文创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梦璐说。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总书记寄语大家,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东野前指旧址保护中心主任李曼心潮澎湃地说:“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辽沈战役的故事讲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血脉更富生机。”


曾获全国红色故事大赛一等奖的讲解员姚璐璐激动的心情一直未曾平息。她说:“作为锦州人,作为一名讲解员,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的心劲儿更足了。我一定不负嘱托,守护好这块红色阵地,用心、用情、用力讲好辽沈战役的故事,讲好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不忘来时路,走好新征程。考察结束时,总书记对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嘱托让刘晓光的心里涌起阵阵暖流。


“当时,我向总书记表态,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把辽沈战役的红色故事和英烈故事讲好、讲下去。”刘晓光语气坚定。


一个多小时的考察,总书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嘱托。当总书记乘车驶离纪念馆时,大家向总书记挥手告别,久久不愿散去。


当夕阳洒在青青的草坪上,纪念馆前的石板步道泛起金色光彩。“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广场上红色的标语格外醒目,昭示了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大意义,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发有为的辽沈儿女一定能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辽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