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维修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纪念馆立即进行全面的维修保护,维修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阜新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工作。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维修保护工程,总投资9876万元,维修保护工程包括17项子工程,分为本体保护和非本体工程两大类。本体保护工程包括遗骨防潮、遗骨防腐、遗骨保护展示大棚、围栏和数字化安防等5项。非本体工程包括新建陈列展示馆、遗址内外道路、给排水、供电、绿化,新建纪念碑、广场、通讯设施、停车场和其他附属工程等12项。园林绿化共栽植花卉树木35种,总绿化面积达96818平方米。新建了遗址陈列馆,建筑面积1252平方米,系统、清晰的再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期间对阜新煤矿资源的掠夺、残害矿工的全部过程。对抗暴青工遗骨馆和死难矿工遗骨馆进行了改扩建,建筑面积分别达到了1200平方米和2400平方米。新建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碑,碑身高17.88米,新建纪念碑广场4372平方米。修建园区内外道路6.78千米。该项目2014年10月开工建设, 2015年6月完工。
阜新万人坑遗址主要形成于1936-1945年,占地约57公顷,埋有死难矿工遗骸7万多具。已发掘3个群葬大坑(抗暴青工遗骨坑1个,死难矿工遗骨坑2个)。是东北乃至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日伪侵华时期死难矿工遗址。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煤炭资源、残酷奴役中国劳工的史实,激励国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重新开馆以来,纪念馆除每周一闭馆维护1天以及极端天气以外,均免费开放,全年免费开放天数达300余天。前来纪念馆参观的各界群众已超过210万人,参观团体2600余个,先后有日本、韩国、波兰、美国等海外观众和团体慕名而来。积极利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宣传,曾联合网易新闻,推出《穿越历史聆听七万同胞抗击日寇的血泪篇章》,17万余人次进行了浏览;制作“纪念‘8·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英烈献花”手机小程序,3天内8万余网友献花、留言;在新华网客户端,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两集,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41万。同时,纪念馆还通过网站开通了“网上展馆”“网上公祭”等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纪念馆教育内容、研究成果和动态资讯。
开展“巡展宣讲”活动。把纪念馆精品展览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巡展宣讲,将爱国主义教育送到乡镇村屯、学校部队、田间地头等最偏远、最需要的群众中去,自2017年开始,每年均开展此项活动,目前已经覆盖乡村、部队、学校等52处,总参观人数达10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4.1万份,讲解场次达420场,行程1400多公里;为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加入东北抗战遗迹联盟及沈阳抗战连线、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提升了行业影响力。编著出版了《使命》、《鎏金岁月》等书籍。
重新开放后,共开办8次展览开展主题教育,今年将推出建党百年临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特展》,更为详实的阐述了“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烽火特支革命意志,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及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