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课题报告 关于中国药都加快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国药都加快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2-02-22 来源:辽宁省本溪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经过省市上下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中国药都从曾经的一片荒山农田上成长起来,正在朝着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目标不断迈进。面对国内国类园区日益加剧的激励竞争,只有对中国药都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理性思考,坚定信心、理清思路,科学谋划,抓住并解决好制约中国药都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把本溪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宏伟目标。

一、中国药都的内涵和理念

中国药都是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依托沈阳经济区医药产业资源,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国际化主导、绿色环保、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原则,按照“科技引领推动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带动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拉动产业升级”的理念,着力发展包括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高端化药、保健功能食品、健康服务及现代医药服务产业在内的大生命建设产业,积极构建研发、孵化、生产、商贸物流、中介服务和教育培训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努力建设中国最大最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全面打造集健康产业、居住生活、医疗保健、养生康复、旅游休闲、商贸金融于一体的东北亚度假健康城市、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创新发展的先导区、本溪市新都心。

二、中国药都运转测算

根据中国药都的总体规划,五年后,药都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00-700亿元,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中国药都现已引进药业企业138家,投资总额320亿元,积蓄产能980亿元,据此估算医药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基本上为1:3。由于药业企业产能释放需要适应市场的过程,如果药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积蓄的产能至少为1500亿元,按照投入产业比1:3测算,药业企业投资将至少达到500亿元,因此药业企业的投资还需要200亿元左右。目前,我们共开发土地13.5平方公里,省、市、区三级财政用于征地拆迁、基础设施配套和城市功能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近4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33亿元,高新区通过BT方式融资投入资金到位10.76亿元。如果按照每年10平方公里的开发速度测算,五年后中国药都的开发面积将达到近65平方公里,各级政府投入的资金将达到225亿元左右。政府和企业融资资金的偿还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促进企业集约用地,不断提升入驻企业的质量和投入产业比,并推动入驻企业加快投产达产,加快增强政府的财政实力,利用财政收入偿还银行贷款;二是市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券融资,偿还银行贷款;三是尽快出台鼓励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促进药都优质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偿还企业银行贷款;四是促进中国药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不断壮大,促进药投集团尽快上市,使其成为药都建设资金的主体来源,并逐步偿还政府银行贷款。

三、中国药都所处的发展阶段

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即将正式出台,中央财政将拿出超过400亿元的扶持资金,重点支持药物创新、新型疫苗、单抗药物、诊断试剂等领域的发展。这一方面使生物医药园区之间的竞争达到前所末有的高度,给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也将给我们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伴随着规划的出台在即,国内制药行业近期也再度掀起了一股生物医药热。不仅包括默沙东在内的在华跨国公司纷纷与国内本土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国内一些制药类上市公司也在加快布局生物医药产业。

中国药都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建设,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节点。面对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严峻形势,如果我们能够将三年来取得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摒弃和弥补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加快解决诸如征拆、融资等方面问题,加快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环境,加快实现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发展质量的快速提升,我们完全可以在激励的竞争中突出重围,脱颖而出,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并从此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不再单纯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真正实现中国药都的内涵式发展。反之,如果我们满足现状,停滞不前,我们也很有可能丧失机遇,被别人甩在后面。

四、抓住中国药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中国药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缺少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好企业;二是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科技创新体系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还没有真正体现;三是伴随的企业的陆续投产,企业用工高峰来临,专业化技能人员不足将成为制约药都加快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四是城市配套水平距离现代都市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五是政府资金投入有限。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现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工作力度,贯彻落实好《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关于进一步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本委发[2012]2号),全面实施“百强企业”工程和“百人计划”工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制药百强企业30户以上,引进100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及领军团队,用大企业、优质项目、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药都产业实现快速升级。

二是全力推进以沈阳药科大学为核心的大学城建设。坚持超前拆迁,全力服务沈阳药科大学主校、中国医药大学本溪校区、辽宁中医药大学本溪校区、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大学加快建设,尽早具备招生和开学条件,打造中国药都人才教育培养制高点,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同时,通过大学城建设,带动大学周边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促进中国药都人口规模快速增加;

三是同步推进市级行政中心建设与迁移。加快推进中央文化区市级政务中心、市民广场建设,确保到2013年末市级行政用心全部达到使用条件,市民广场建成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我们不仅要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和标准,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一大批城市功能项目,规划布局一批商业住宅区,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人口集聚提供载体;还要尽快完善基础商业和服务体系,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促进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流通等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市级行政中心及市区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以及市区人口和外来人口迁移创造条件。并加快研究制定吸引和鼓励企业总部、房地产业、服务业在中国药都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鼓励老城区企业和人口向中国药都迁移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中国药都的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增加就业岗位,推动中国药都人口规模快速增加。

四是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征地拆迁上,资金要滚动使用。由省、市财政各出资5000万元共同建立1亿元风险投资基金,并由基金出资设立基地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向国内外公开募集资金,为各类项目投资提供融资服务,放大政府资金使用效应。此外,改变过去“即征即用”的征地方式,推行储备式征迁模式。根据项目实施时序,利用有限的政府资金储备一定规模的土地,入驻企业用地由企业直接摘牌,企业按《项目投资协议书》约定完成土地摘牌出让手续后,高新区将按照企业建设进度分阶段向企业提供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基础设施配套、科技研发等方面投入,专项资金额度按摘牌成交土地价款的71 %计算。高新区将企业缴纳的土地使用金集中起来,滚动使用,投入用地征迁。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功能项目,积极通过BT、BOT等多种方式融资,推行由投资方承担征迁资金或垫资征迁的模式,可在返还比例或返还方式上予以一定优惠。

五、中国药都的体制

进一步坚持举全市之力支持中国药都建设,要将全市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指标、资金、人才和干部资源向药都倾斜。中国药都是本溪市的一面旗帜,不仅仅是高新区,全市各单位、各部门都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支持药都的建设与发展,把中国药都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一样对待。市领导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药都招商引资、协调解决问题,特别是要主动参与到引进百强企业和引进国内外领军团队工作中。市直各部门常规工作不能将高新区等同于县区简单化地、一刀切式地普遍要求,要保证药都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能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投入药都建设。

六、中国药都的机制

在重视中国药都的同时,还要重视药都干部。要继续深化绩效考核制度,通过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培养、锻炼、检验干部的成熟度,以业绩论英雄,使绩效考核结果成为奖励、评先、聘任、职级晋升的唯一依据,让能干的干部,特别是在药都建设中做出贡献突出的干部,政治上得待遇,经济上得实惠。在对药都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同时,也要关心药都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在药都突破贡献的干部,在干部成长与发展方面要予以重视,对其子女就学、就业等生活问题要帮助解决。

高新区的优秀干部要在全市范围优先使用,全市的优秀干部要优先配置到高新区,要让中国药都成为我市最重要的干部培养基地之一。

七、以召开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会议为契机,加快药都的全面建设

今年九月份,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会议将在中国药都召开,沈阳经济区八城市的书记和市长将齐聚中国药都,共同鉴证药都的建设成果。我们要以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加快建设高端仿制药及创新制剂技术研发平台、疫苗生产基地和食用菌保健品生产基地,打造中国药都三大特色。以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载体,全面实施“百强企业”和“百人计划”工程,加大国内外知名企业、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以及食用菌保健品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并加快推进已入驻企业和研发机构运营投资。同时,全力推进中央文化区、大学城等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全面。此外,还要实现继续研究安居、就业、税收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问题,全面推进中国药都快速发展。

八、差别化发展战略

药都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点,走差别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在城市功能的规划上,要按照现代都市的标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综合配套水平,降低生活、休闲、文化、娱乐成本,让到药都工作和生活的高端人才、企业家和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到现代化、智能化的都市生活,以日臻完善的优越环境吸引有识之士到药都创业发展,形成人才与环境和谐互动发展局面。同时,要借鉴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对中国药都规划区内的山、水、林、泉资源进行有效勘探、开发,通过租赁或承包等方式,吸引各方资源发展多种产业,如养生、旅游、休闲、医疗、康复、养老、酒庄等,提高健康服务产业层级,提高城市软实力,同步推进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