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课题报告 从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看辽宁电商扶贫
从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看辽宁电商扶贫
【2021-04-26 来源: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大连艺术学院高华教授承担的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精准扶贫战略下辽宁省农村电商扶贫微观体系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批准号:L18AGL006),成果形式为论文,约0.52万字,发表于《当代经济》刊物。

摘要: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十大扶贫措施之一。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成功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指出了辽宁省在电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结合贫困实际情况,提出参考建议完善电商扶贫实践。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电商扶贫;对策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偏远贫困地区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场的新引擎,成为各个地区精准扶贫的有力推手。农村电商发展犹如星火燎原之势,为电商扶贫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一、辽宁省农村电商扶贫现状

2017年全国农村网络销售额达到12亿多,到2017年底,全国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比2016年增长20.7%,带动就业创业超过2800万人。辽宁省是国家农产品生产大省,大力推动电商扶贫,依托电商平台每年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如阜新市彰武县扶贫局和盘锦士林扶贫协会开展帮扶合作,士林扶贫协会为彰武县提供线上线下免费服务和实体交易平台,助推彰武县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投资8亿元的士林置业精准扶贫工程还依托企业原有商业链条和物流渠道以企业搭台、政府倡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为贫困地区搭建便捷、高效、稳定的销售渠道。丹东市宽甸党旗红电商产业扶贫联盟成立于2017年10月,最初是由几名大学生在政府的指导下创办的,如今该平台月销售额达3万元,已经成为当地农产品对接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现今,电商在辽宁省的发展还不够平衡,据统计,辽宁有15个贫困县进入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辽西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贫困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这些给脱贫工作带来了阻碍,每年辽宁省都有大学生扶持辽西北计划,下乡支农支教,帮助该地区摆脱贫困。自从2015年清原县、桓仁县、凌源市、本溪市、绥中县批准为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市) 以来,辽宁省共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点646个,带动创业就业超过8000人,依靠电商直接帮助当地贫困户增加收入500多万元。辽宁省依托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邮政、乐村淘等一大批落户辽宁省的电商知名企业和平台,每年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金额超过7000万元。目前,辽宁省正在鼓励多种扶贫主体开展电商扶贫,不断提升各地电商精准扶贫的持续性、开放度和共享水平。

二、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案例启示

1、浙江模式

浙江遂昌、浙江临安、浙江丽水、浙江桐庐、浙江海宁等模式归纳为浙江模式。浙江遂昌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的互相合作,突出本地化农特产品的特色、多品类共同上线。又依靠政府扶持,通过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依托互联网建立基于C2B2C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浙江临安是以当地的坚果为基础,依托杭州优越的地理优势,通过“一带 (阿里巴巴临安市坚果炒货产业带——天猫平台) 一馆 (淘宝·特色中国———临安馆) +微临安 (微信平台) ”,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振共频;浙江丽水模式主要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益为主、市场为辅”,将政府服务与市场经营有效对接,来吸引大批英才和电商主体回流;浙江桐庐拥有优良的产业基础,是阿里巴巴首个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具有村级单位物流全通的优势,为桐庐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行业氛围;浙江海宁是全国有名皮草城,以电商推动转型升级,通过引进人才、对接跨境电商平台、保护品牌、强化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成为“浙江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市”和“浙江省电子商务创新样本”。

2、河北清河模式

河北清河是我国最大的羊绒制品网络营销基地,一举成名,究其原因主要是依托电子商务的影响力,提出了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的思路,先后建成新百丰羊绒电子交易中心,清河羊绒网和百绒汇等网上交易市场,使清河正在实现由淘宝村向淘宝县转型提升。

3、山东博兴模式

山东博兴县是全国草柳编工艺品出口基地,其依托草柳编、老粗布等特色产业将传统艺术与实体经营和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对接,实现了农民淘宝网上再次创业,目前全县有电商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有80%的工业企业开始了网络贸易。

4、甘肃成县模式

甘肃成县主要是依托一把手工程,主导电商开局,全县干部通过个人微博对当地核桃进行宣传,仅仅开发核桃这个单一的产品打开市场销路,通过培育精品单点突破,再拉动其他农产品电商,使之覆盖整条电商产业链。

5、吉林通榆模式

吉林通榆是一个农产品丰富大县,但人才和物流发展不足。当地政府与杭州常春藤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三千禾”品牌,同时设立电子商务公司、绿色食品园区、线下展销店等。地方政府、农民、电子商务公司、消费者和平台共同创造及分享价值,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6、陕西武功模式

陕西省武功县是一个农产品上下行困难的农业县。当地政府采用“1+2+3+4+5”体制,使陕西省成为电商示范县。即采用一套领导机构,两个协会协调管理,抓住运营中心、物流体系和扶持机制三大关键点,建立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数据支持中心和农产品健康指导实验室四大平台,提出免费注册、免费办公场所、免费提供货源信息和免费上传个体网店产品信息、免费培训人员、在县城免费Wifi服务等五免政策。

7、江苏沙集模式

江苏省沙集镇村民从前主要是从事传统种植、养殖和粉丝的生产加工,经过转型与提升,目前成为规模可观的家具加工制造业,其中的启示是:一是从个体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型,渐成规模;二是自主品牌的建立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三是通过多种产业结合,如利用家具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使产业链空间变大,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四是由村到镇再到园区,产业模式的不断升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以上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农村电商发展比较好的标准是首先农村生态基础好,然后政府积极布局,企业自愿介入,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植入,现有青年回乡创业等才能使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增效。

三、辽宁省在电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电商脱贫认知不高

虽然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成燎原之势,但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还是不高。如辽西北贫困地区的地理条件恶劣,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薄弱,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较低,无业人员较多,老龄化趋势严重,因此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较差,这直接导致了贫困地区农民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比例很低。又因为当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贫困地区的农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交易习惯。因此贫困农民对电子商务的信任程度不高,这阻碍了贫困地区电子商务的实施。

2、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辽宁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宽带覆盖范围小,在辽宁部分贫困地区,宽带入村进户的速度还有待改善;二是虽然辽宁的公路、铁路、海运、航运交通很发达,但是物流触达度不足,服务很难到达农村地区,导致物流配送费用高。在一些乡村物流合作点,即使物流公司也可以上门揽件,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电商都是贫困区农户自发运营,生产规模小,销售量不大,分布也不集中,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物流单价成本过高。

3、电商产品缺乏产业支撑

辽宁省农产品品种多,质量好,但农村经济底子薄弱,农业产业“小散杂”,不成规模,没有品牌,缺少标准,缺乏深加工,农村电商扶贫效果不佳。如盖州苹果,旅顺樱桃,东港草莓,庄河歇马杏,熊岳葡萄、凌河的咸鸭蛋等农副产品都受市场热捧,但是由于加工企业与贫困农民之间合作力度不足,以个体为基础的生产分销模式很难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店供货无法跟上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陷入缺货的境地,导致农民无法持续增收,扶贫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4、缺乏标准化农产品和自有网销品牌

辽宁地域广阔、地貌多样,有利于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的发展,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蔬菜、水果等也是全国的重点产区。随着农村电商处处皆是,农户线上销售的产品增多,规模扩大,虽然他们的农产品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但是这些产品无统一包装也没有品牌,更没有质量许可证和安全许可证,所以无法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诉求。虽然辽宁农业资源丰饶,也有一些农产品受市场青睐,但大多数都是历史沉淀延续下来的本土品牌产品,而不是电子商务自有品牌。目前,除了辽育白牛、盘锦大米、大连海参、盘锦河蟹、鞍山南果梨等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其他如昌图黑猪、庄河大骨鸡等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

5、电商人才稀缺

电商扶贫的主体对象就是农村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绝大部分接受教育程度不高、各方面知识都缺乏,又由于相较于南方,辽宁的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贫困地区的条件又恶劣,生活不是很便利,使得电商人才严重紧缺,需要熟悉农业知识、具有相关技术、具备营销经验、通晓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甚少,所以电商人才的稀缺成为扶贫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

四、对辽宁电商扶贫工作对策建议

1、转变贫困户电商认知困境

如果想让贫困户转变观念,接受电子商务,政府要积极引导。一是让他们从思想观念上消除对电子商务扶贫的偏见,要让他们明白网络交易是相对安全的,如政府可以举办电商扶贫推介会或者电商扶贫案例分享交流会大力宣传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让贫困户了解电子商务扶贫的优势等;二是政府应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有效开拓市场。例如政府积极引导当地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种交易会、资源对接会、招商大会等;或者配备具有电子商务技能的人员进村蹲点和免费培训指导,给贫困户普及一些电子商务知识等。

2、加大贫困地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辽宁省电商扶贫的基本保障。要发挥各级政府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实现全省广大农村贫困地区互联网全覆盖,实现光纤到屋,鼓励农民入驻各种电商平台。同时,要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首先要保证农产品的高效流通性,必须加强陆运、海运、空运等运输体系的畅通无阻。其次,积极建立当地网络营销平台,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以及运输过程信息进行信息化协同管理,便于电子商务的信息交换。再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健全其运输、存放、投递等流程,使能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传统物流的转型升级,提高第三方物流的综合效率与服务水平。

3、实施农村电商产业链延伸

首先,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经济特点,通过引入更加贴合区域特点的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开发更加有效农特产品,并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共享农庄等方式,完成农业产业升级与融合,拓宽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打造全新的农村电商产业链,鼓励农民积极将各自零散的土地资源,通过多种合作的方式和渠道,形成经营共同体对土地进行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经营管理,并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通过电商进行统一组织销售和配送,使贫困户在获得土地收益的同时,提高更多的收入来源,彻底摆脱原有的土地经营模式,构建以围绕土地为基础,电商为窗口的新型农村电商产业链。

4、培育品牌电商化

品牌是竞争力,更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政府应该对贫困户的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包装和贴牌等标准化管理,实现产业的标准化;或者根据出台的农产品相关政策和标准,对农产品的生长到成熟进行全过程监控,形成“地标产品”、“绿色”、“无公害”、“有机”等资质认证,使农产品质量可追溯。要充分发挥各县市、乡镇、村屯的特点,打造精品、树立品牌,推动优质特色品牌电商化,提升品牌的价值。同时,要充分发挥电商的网络营销推广手段,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拓展市场覆盖面,形成辽宁特有的农村电商品牌,真正做到农村电商扶贫的落地。

5、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根据辽宁省实际情况,建议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条件,举全省之力,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短板问题。一是组织有一定计算机基础、接触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农民先进行电商营销方面的培训,引导他们先行开展电商业务并率先脱贫;二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引导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人员进入贫困地区带动当地农民快速开展电商业务;三是为有意向创业的高校大学生提供平台,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并成为电商扶贫领头人;四是政府部门要通过组织农业和科技部门下村县开展电商培训工作,使农民能尽早自主开展电商业务。

目前,电商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抓手之一。为了做好辽宁电商精准扶贫,吸取全国电商扶贫成功案例经验,全省上下就要齐心协力,在政府的带领下,深耕农村电商,聚焦贫困户,做到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其他精准扶贫措施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帮扶,加强引导贫困户参与电商产业链,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于玲玲,崔晓,白福生:辽宁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辽宁经济, 2016 (3).

[2]郭文琳:政策帮扶品牌引领大力发展福建农村电子商务[J].发展研究,2016 (5).

[3]石永波:农村电商的可借鉴模式[J].农家参谋,2017 (13).

[4]方堃,杨欣:民族地区农村电商扶贫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 (3).

[5]王文艳、余茂辉:电商扶贫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 (11).

[6]徐代春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D].浙江:浙江海洋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