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区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马三家街道党工委调研组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马三家街道边台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边台村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街道西南部,紧邻大美蒲河景观带,距304国道1.2公里,距沈阳市区20公里,交通便利,地缘优势得天独厚,现有村民339户,1086人,其中锡伯族人口占70%,是一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的秀美锡伯族聚居村。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8名,党小组4个,村“两委”班子共5人。全村土地面积4200亩,其中水田3200亩,蔬菜大棚1000亩,村内现有各种农业机具及大中小型建筑机械和运输车100余辆。近年来,边台村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生态村”、“沈阳市宜居乡村”、“沈阳市文明村”及“沈阳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领航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现状
边台村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良好机遇,依托区域环境、民族文化和农业产业等综合优势,实施“双轮驱动”的农村转型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高效农业”发展模式为主。
1.党建引领逐梦强村。一是以党建为核心,不断推进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增收深度融合,推动科学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带领群众致富,打造以红色奋进强村梦、绿色致富发展梦、黄色和谐幸福梦为核心的“三色边台梦”,把边台建设成产业独特、共建治理、富裕和谐的幸福小康村。二是村党支部坚持“强党建,促发展,共同缔造边台梦”理念,抓实“三会一课”,努力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不断强化组织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作用,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网格化精细管理等载体活动,党员干部“一个电话上门”、村民“办事不用出门”,真正实现为民服务工作全方位、无死角。三是以家风引领乡风。加强农村居民的生态意识,建立村规民约,坚持环境整改与转变观念相结合,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新方式。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工作态势,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爱清洁、爱家园”的良好氛围。
2.办社兴村成功起步。边台村积极打造以支部为引领、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目前,全村共拥有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59栋,种植无公害百香果、草莓、葡萄等果蔬20余种,“喜利妈妈”品牌已经远近闻名,特色果蔬采摘实现全年无空期,年收入达2600万元,解决15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成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富民兴社强村的幸福梦。
3.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依托“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大力开展基础设施提升工作。一是2019年边台村是于洪区厕所革命示范村,实现水管管网改造255户,水冲厕所190余户,村民把厕所建到了室内的。积极争取村庄污水管网覆盖工程,通过修建污水处理厂,解决生活污水乱排放问题。村内新建了自来水厂,全村铺装了下水管道,煤气管网免费入户。二是实施村庄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科学设置村内照明设施,增加安装路灯20盏;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建设6.9公里环村道路,基本实现村聚居点入户道路“院院通”“户户连”,解决村民出行不便问题。
4.生态文化助力腾飞。边台村大力挖掘旅游资源,依托得天独厚的蒲河生态环境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具有边台村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一是边台村已有353年历史,由清代西迁遗留锡伯人聚居繁衍形成,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乾隆二十九年(1764)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连同他们的家属共 3275 人,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人,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 -- 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此后这一天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西迁节)。近年来,民族历史文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逐渐被人们遗忘,西迁的锡伯族后代及早期背景离乡的民族同胞时长返乡祭祖却无处寻觅家乡的味道。为延续和发展锡伯族文化,村“两委”组织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深入挖掘和探索边台村锡伯族历史,牢牢把握锡伯族精神和锡伯族特色,通过建设锡伯族特色村史馆等,打造氛围浓厚的少数民族乡村。2018年6月,于洪区锡伯族文化发展研究会在边台村宣布成立,标志着边台村将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发展事业,为锡伯族同胞提供一块寄托乡愁的家园。已成功举办四届西迁节及各种具有锡伯族文化特色的活动,充分激活喜利妈妈、嘎拉哈等锡伯族文化元素,吸引前来参与活动的锡伯族同胞及游客,紧紧把握锡伯族文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打造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共通性的民族文化品牌,全力推动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边台村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二是充分利用蒲河生态廊道的自然生态资源,与锡伯族的民族文化资源相融合,开发农业农村的传统“双生”资源。以蒲河廊道景观带为基础,大力改造宜居生态环境,将“蒲河三叠”等景观列为重点环境保护区域,打造环境优美、风景迷人的边台自然旅游区。
三、制约发展问题
1.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有待提高。一是村屯主、次景观路内沥青路两侧缺少边石,道路两侧植物参差不齐凌乱,部分地面露土严重;二是村委会的建筑及围墙体现了当地锡伯族的文化,但景观范围有限,没有分散到整个村庄,导致村内整体文化氛围较单调。村内主要围墙缺少顶面墙砖,围墙上私接建筑、彩钢房等;三是要实现农村生活现代化,供暖系统有待接入。
2.土地流转、空间开发利用相对粗放。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程度有待提升。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空间利用,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开发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有待全体村民参与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统一品牌,统一管理。
3.文化传承、特色产业不展不足。树立培育文化传承与乡村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推动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与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起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乡村新貌。同时改善大棚种植种类,高效设施农业有待进一步开发。
四、发展前景
1.加强基础文化服务配套建设。一是建设边台村党建主题公园。积极争取市、区有关部门支持帮助,合理利用蒲河滩地,在保证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不大规模破坏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对蒲河边台段两侧的生态滩地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滩地现有空间,打造以党建和锡伯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公园,方便村民业余生活,吸引游人前来休闲观光。二是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对燃气入户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对未进行改造通气的住户进行施工改造;将供暖入户工程纳入精品村建设工作日程;在村内街路、文化广场和主题公园,分步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实现村庄亮化;对村屯形象和风貌进行整体包装,统一改造农房、院落、围墙等建筑立面风格,清理整治“三堆”,打造整洁村落田园景观。
2.大力发展高效节约设施农业。充分发挥农业地域资源优势,一是发展优质水稻种植。由村集体将村内水田种植区域进行承包整合,规划面积3000亩,改良水稻品种,引进“稻花香”、“老丰锦”等优质米种,探索“蟹稻”、“虾稻”种养结合生产模式,更新加工设备,生产边台纯绿色无公害清水稻米。二是发展特色设施果树种植。改善大棚种植种类,主要种植红萝纹梨、巨美佳桃、藤稔葡萄、英明2号葡萄、和田枣、山东冰雪王桃、延吉苹果梨等兼具生产与观赏双重功能的生态果树,预计到2021年可生产各类绿色果品2200吨。三是发展特色设施养殖业。规划用地500亩,计划建设标准化养殖舍圈20万平方米,养鱼池200亩,预计到2021年可出栏各类肉禽畜肉1450万斤。
3.发展观光农业推动社会发展。一是利用好蒲河生态廊道的自然生态资源,深挖锡伯族的民族文化资源,按照“动静分离、四季皆宜”的原则,规划亲子互动游乐区、亲水养生休憩区和配套服务区,突出参与体验功能,主要服务城市短途出游人群,实现一年四季全时提供假日休闲观光服务。二是结合村屯建设,开发环境保洁、垃圾清运等公益性岗位,优先满足缺乏就业技能的农村困难群体就业需要。围绕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和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开发就业岗位,吸引承包土地已经流转、且具有一定就业技能的农民转移就业。三是利用好网络、平面等各类宣传媒体,加大“边台旅游”的品牌推广力度,策划包装精品旅游内容,提升农业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范围,增强边台村品牌的对外美誉度和知名度,打造沈阳人心目中具有绿色、原产地标识的高端农产品品牌,从而提高产品销量,促进村集体增收,带动农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