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利社区位于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西南部,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136户、8079人。60岁以上的老人1268人、占比15.7%,其中80岁以上老人323人,90岁以上老人45人,孤寡、孤残、高龄重病人员267人,残疾家庭134户、152人。长利社区是一个老人孩子多、困难群体多、居民需求多、自管楼院多、社区治理难题多、单位资源少的“五多一少”的老旧社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居民楼,占到了社区总居民楼的80%以上,辖区老旧楼院集中、弱势居民密集、流动人口较多,治理难度比较大。多年来,桃源街道党工委紧密结合辖区实际,指导长利社区党总支,深入探索新时代老旧小区服务群众的路径和办法,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一个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社区,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路。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示范社区”、“全国妇女基层组织示范社区”、“全国安全社区”、“辽宁省党建工作示范点”、“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社区标兵”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一、当好“领路人”,党旗在社区高高飘扬
作为大连市最早的市民居住地之一,一段时间以来,长利社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电源老化、房屋漏雨、下水道堵塞、楼院坑洼不平、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社区矛盾十分突出。面对这样的情况,桃源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党建做起,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过去的老旧小区如今焕发出了新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社区。
1.发挥基层组织的统领作用。长利社区能有今天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有一个好的“领路人”。长利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丽萍,39岁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扎根长利社区一干就是20年,她将全部的心血都铺到了为社区居民服务中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幢居民楼因产权单位更迭被弃管,下水道一堵塞,一楼住户就关总水阀,邻里矛盾因此升级。为彻底解决问题,张丽萍上门与产权单位交涉十几次,花了近3个月时间,终于说服对方为全楼更换水管。“像这种老大难问题每解决一个,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会增进一成。”张丽萍对此深有感触。早先那几年,这个老旧小区每年最少要解决150件此类问题。二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使社区发生了显著变化,邻里关系更好了,党组织服务能力更强了。张丽萍本人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2.发挥党建工作的带动作用。长利社区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社区党组织带动的结果。在老书记张丽萍的带领下,长利社区党组织集聚了一批肯干、能干、会干的新时代社区工作者,让党组织的根深深扎在了群众中。“爱社区做给大家看,创文明带领大家干,党员干部人人当模范”。长利社区党总支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多年来,长利社区党总支在35栋楼的小区内建立了“四个党建阵地”,即60平方米的“双全齐美”党建阵地、15平方米的“离退休老干部党建阵地”、200平方米的“夕阳乐苑”党建阵地、120平方米的“张丽萍工作法”党建教育实践基地,党旗飘扬、党味浓厚,模范党员就在百姓身边。党组织的活动有了场所、有了内容,党员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在党员的带动下,群众逐步发动了起来。
3.发挥辖区居民的自治作用。面对一个近万居民的老旧小区,光靠党员干部来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社区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近年来,社区党组织一直把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管理群众有机统一起来。在社区建立了居民议事苑,每月一次集中议事,罗列百姓之中的诉求和问题,分别交办楼院、社区、街道,分级沟通答复。其中,楼院和社区层面,解决问题占90%以上,实现了问题不出楼院、问题不出社区。在楼院组建了楼委会,大事小事儿商量着干。涌现出了双全街3号楼好楼长曲晶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居民小区组建了应急救护保障服务队,由党总支书记协调将楼院里的29辆车统一管理、调配,为辖区有突发情况的居民提供服务,应急服务车队组建以来,先后10余次紧急运送老人就诊。群众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相处,长利社区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二、办好“贴心事”,群众在社区守望幸福
“群众利益无小事儿”。长利社区党组织一直将给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百姓有了难心事儿,去找社区党总支解决;群众家中有了烦心事儿,去找社区干部聊聊,社区成了老百姓最愿意去的地方,社区干部成了老百姓最信任的人。
1.畅通渠道,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经过多年实践,长利社区探索了四种群众沟通渠道:一是网上渠道。在楼院民情信箱、民意诉求联系卡基础上,创建社区服务平台、微信群、QQ群,通过现代手段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使社区工作从被动灌输向主动求知转变。二是邻里渠道。以社区干部、楼院党支部书记、党员中心户为主体,组建“唠嗑队”,定期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有的放矢地开展政策宣传、诉求收集等,真正做到了服务在身边。三是党建渠道。群众可随时将利益诉求反映到楼院党支部,经梳理汇总后提交“党员议事苑”讨论,研究确定解决途径,楼院党支部负责公布解决方式及时限,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四是受理渠道。设立社区民意诉求接待室,专人值班,集中受理,点对点重点沟通,掌握社情民意,掌握舆情动态,一批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2.关心关爱,多途径解决居民困难。长利社区党总支把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为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党总支工作的重点,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机制,针对各类特殊群体不同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精准的帮扶服务。长年卧床的残疾人吴淑红,胸椎以下瘫痪,肢体一级残疾,去医院检查对于吴淑红家庭是最头痛最打怵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联系志愿服务队来到吴淑红家上门送医服务,为吴淑红和她的母亲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走访,量血压测心电。单身一人的重度残疾人王龙盛,因患小儿麻痹致双下肢、右上肢严重障碍,只能靠轮椅代步,社区党组织连续八年指定专人负责王龙盛的一切所需,其他工作人员轮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在社区党组织爱心服务的感召下,亚惠餐饮公司、大连郭明义爱心团队也纷纷加入进来。类似的事例在长利社区还很多,2006年至今,长利社区平均每年为120余人提供帮扶活动,15年来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
3.帮助帮扶,多角度关注百姓民生。“向日葵计划”是长利社区联合“爱在长利”志愿服务工作站、辖区学校等,于2012年启动的服务特殊群体项目,对辖区低保家庭、双失业家庭、双职工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有困难家庭的孩子开展义务辅导。家住长利巷20号楼的安哲,2011年、2013年父母相继去世,由年迈的奶奶独自抚养,学业上无人辅导,尤其是英语成绩落后很多。通过几年的帮扶,安哲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安哲经常和社区的叔叔阿姨说:“真是感谢社区的向日葵计划,谢谢社区和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岗位援助行动”是长利社区针对失业人员群体推出的一项公益活动, 2003年12月,社区为失业人员开办布贴画制作培训班,组织下岗人员学习制作贴画,自力更生再就业。2014年11月,原来的培训班升级为了长利手工艺品厂,布贴画被确定为中山区重点扶持创业项目,部分作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截止目前,长利社区的“岗位援助行动”已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00余人次,帮助112名失业人员实现了稳定就业。
三、建好“大家庭”,文明在社区蔚然成风
“把社区建成居民另一个家”,这是长利社区党组织对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社区党组织对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的最直观思考。强化社区党总支组织力,扩大社区服务“半径”,组建“1+N”社区服务队伍,重塑楼院“双全齐美”邻里关系,幸福、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居民获得感和归属感逐年增强。
1.激活服务热情。长利社区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社区建设、扶贫济困、公益慈善、社会救助、健康卫生、文化体育等社区亟待志愿服务领域,全面调动党员干部、驻区单位、辖区群众等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成立126名志愿者参与的3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楼院消杀、卡口执勤等志愿服务中,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440余小时,为取得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贡献了磅礴的群众力量;因地制宜地设置了惠民菜点,解决辖区老人买菜难、吃饭难的问题,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常态化地设立“义仓”爱心仓库,接收居民的非现金小额捐赠(包括旧物资、食品、洗化品等),为辖区困难家庭提供爱心物资或者帮扶活动,截止目前,“义仓”已发放各类物资131件,解决了26户居民遇到问题,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
2.激发服务活力。长利社区成立了1个志愿服务站,组建了11支服务队伍,将社会组织资源转化为社区服务优势。推出“文化进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明德堂、市民学校等教育组织与煤气、自来水、电力、医疗、金融等单位联合,为居民提供居家安全、健康卫生、法律法规等知识讲座,满足居民文化教育需求。实施“弱势群体帮扶”项目,设立“困难群众生活驿站”和“残疾人技能学校”两个子项目,“困难群众生活驿站”由社区统筹,联合亚惠餐饮、海事大学郭明义团队等社会组织,为辖区4户特殊困难生活居民提供餐饮、家政、卫生等方面服务,保障特殊困难生活群众基本生活;“残疾人技能学校”由诺雅文化发展中心、阳光智能多元馆等社会组织负责,现已为辖区5名10岁至35岁的智障人士提供了生活指导、心理康复等服务。开展了“百姓生活”服务项目,该项目涵盖卫生、家政、矛盾调解等多种服务,长利老军医服务队每年免费义诊200余人次,军嫂服务队每周六义务清理楼院环境、照顾孤寡老人,合和调解室每年化解各类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百余次。
3.提升服务效能。在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长利社区党组织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在长利社区,常年活跃着近千人的文化队伍,设有合唱、摄影、集邮、舞蹈、手工等十个特色协会。长利摄影协会目前发展壮大到200多人,成为大连市成员最多的民间摄影协会组织,每年举办的摄作品影展和集体采风活动颇具影响力,以中国梦、社区美等主题创作展出了大量群众作品,深受居民喜爱和欢迎。在长利社区,采取“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模式,开发了大量的文化资源。社区入口处的桃源小学课余开放操场,每晚500人次在其中健身;社区东侧的中山区残联的200人的多功能会场,免费承接居民的各类大型活动;向前贯通有600平米的社区活动中心、连同院子1000平米的党建教育基地、社区议事亭、社区夕阳乐苑、同乐广场、双全街3号楼院党建活动室以及1.5万平方米的环体公园、800平米的区域活动广场,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文化休闲、娱乐健身活动,实现了活动场地身边覆盖。
多年来,长利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引领作用,培育了众多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典型;持续扩大细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从队伍规模到服务内容实现更加专业、具体;有效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更好的满足百姓需求,让每个群体和个人感受到党的温暖,实现在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携手同心、一个也不少。如今长利社区建言献策多了,牢骚抱怨少了;爱护环境多了,乱扔垃圾少了;尊老爱幼邻里和谐多了,社会矛盾家庭纠纷少了;好人好事多了,损人利己少了,基本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