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课题报告 发挥中心城区优势 加快推进小康进程
发挥中心城区优势 加快推进小康进程
【2021-04-28 来源: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按照中宣部关于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的要求,在研究策划、完善思路的基础上,调研组一行于8月12~18日深入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调研期间,调研组本着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原则,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实际,对全区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认真听取了相关部门(单位)的汇报,并与部分党员干部、社区群众、企业职工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推动东北振兴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对东北三省进行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平山区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平山区基本情况

平山区位于辽宁省本溪市西南部,是东北亚重要节点区域、沈阳自贸区辐射区域,辖区内有高铁(火车)站、客运站、高速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因域内有市区最高山峰平顶山而得名。

平山区是本溪市的中心城区,也是老城区,辖区内有7个街道办事处,11个村、48个社区。1948年11月,本溪解放后成立了工源区委、区政府。1955年12月,工源区与彩屯区合并,成立平山区。也就是说,平山区是本溪市区的主要衍生来源。辖区面积176.7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常住人口3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1%,人口密度极大且结构逐渐老化,“高收入”群体逐渐外迁。20世纪以来,随着市区的不断拓展外延、新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平山区作为老城区,在用地结构、交通组织、市政配套、建筑布局及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

平山区是本溪市的政治中心,这里云集了市委、市人大、原市政府、市政协等各大机关、事业单位;是本溪市的经济中心,这里坐落着百年本钢主厂区、原北台钢铁集团以及东北最大的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桥北经济开发区;是本溪市的文化中心,这里拥有享誉全省的本溪高中,以及市级重点初中——第14中学、重点小学——实验小学;是本溪市的商贸中心,永丰步行街、东明步行街、万达商场、新玛特商场、华联商厦、银座购物广场等大型商超星罗棋布。

二、中心城区建设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平山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商贸立区、工业强区、文旅兴区”总体目标,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各项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预期。2019年,平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6亿元,较2016年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47亿元,较2016年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87亿元,较2016年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6亿元,较2016年增长134%。

(一)经济实力不断实现新突破

一是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以桥北经济开发区为工业着力点,加强与本钢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产业+城市”双轮驱动战略。截至目前,桥北经济开发区拥有核心工业企业18家,规上工业企业13家。投资15亿元的福耀浮法汽车玻璃生产项目两条生产线建成并投入生产;总投资71亿元本钢第三冷轧厂正式投产,配套的铁路西货场已竣工运营;年产焊丝5万吨的本溪金桥焊材、年设计产量1.5万吨本溪银龙预应力项目投产达效,以本钢、福耀、金桥、银龙为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硅砂、中联现代物流等福耀配套企业,宏远钛铁、典通焊材辅料、大港精细包装、金拓焊材辅料等金桥焊材配套企业陆续入驻园区,东北恒达物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大台沟铁矿开发项目加快推进,民盛机械、力天汽车配件项目、本色碳黑产品生产项目即将投产,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园已成为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是服务业集聚区成果显现。永丰商业街不断提档升级,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和“双创”基地建设全力推进,引进大连信德集团对步行街进行全面改造,“O2O”电子购物平台新建线下实体门店300家以上。万达商业广场建成营业,年营业额4.5亿元,纳税近500万元,解决就业2000余人。积极开展零售企业“夜经济”活动,成功举办系列“美食文化节”,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延时营业率达到60%以上,夜晚销售额占全天的15%以上。金地广场商业综合体项目全部封顶,丹霞国际广场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即将结束,本溪金街正在建设。以3D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阿里巴巴和沈阳铁建集团为主导的枫叶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一批科技新兴服务业项目已正式落户。广发银行、盛京银行、朝阳银行、锦州银行、丰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顺利入驻。本溪市商贸冷链物流项目一期工程正式运营。“十三五”以来,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80多亿元人民币。

三是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建成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先后引进入驻企业、工作室52家,目前常驻园区文化企业、工作室14家,组建本溪市文化产业商会;建成“众创空间”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AR(VR)培训中心、爱关东线上购物商城,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电商跨界融合;园区前后共申请知识产权备案32项,申请获批外观新型设计10项;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文化从业人员3000余人,逐步形成了“园区+龙头企业+创意创新人才+工作室+千家万户”运行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产业园先后获评中国中小企业创新100强、全国剪纸艺术培训基地等6个国家级基地,辽宁省创业孵化基地等8个省级基地及本溪市创业孵化基地等8个市级基地称号。

(二)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平山区举全区之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就业、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是居民收入和消费较快增长。2016年,平山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5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4%。2019年,平山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68元,较之2016年增长20.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1.46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7.68%。

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完成2847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累计扶持创业带头人800余人,新增个体工商户10274户,创业带动就业15145人;农村和城镇最低居民生活保障标准实现连续五年提标,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建成养老机构26家,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不断深化。

三是教育事业发展不断优化。2016年以来,平山区各学校实现安全工作零事故。投入资金3344万元,改扩建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392间,维修改造校舍面积16.1万平方米。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一些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区域教育布局更趋合理,均衡发展水平得到提高。2017年顺利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四是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投资660万,新建2017平方米的卫生监督所、千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5万元,区政府投资25万元,完成了9个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任务。新建一级综合医院——本溪市盛大医院和二级专科医院——本溪市爱尔眼科医院、肠胃医院。

五是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进社区、书法讲座和声乐活动进校园等,年均培训人数1.2万人次。每年开展 “百姓联动大舞台”文艺演出活动20余场次,组织参加各类全民健身比赛活动200余次,目前全区共有体育场地206块。“双拥模范区”实现“八连冠”。

(三)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不断加强

一是主城区环境全面提升。平山区把宜居环境建设、棚户区改造和主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道路保洁已达国家4A级作业标准;先后组织13次大型清理整治“小开荒”行动,清理2.8万平方米,清查违章建筑18097处,拆除16735处,完成占比92.5%;总投资1.47亿元,完成14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建成5个示范精品小区;投资1.21亿元完成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惠及169栋居民楼、1.17万户居民;实现了除棚改地区以外的1085栋居民楼、460余万平方米的暖房子工程全覆盖;整治百条街巷路,完成147条主次干路的维修工作。

二是新型生态工业城初具规模。累计投资近19.7亿元,桥北新城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低碳、生态、宜居、宜游的新型生态工业城初具规模。建有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日供水能力4.5万吨的供水厂各1座,220KV变电站3座、66KV变电站3座,燃气储配站1座;总投资9840万元、总面积6.8万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铁欣佳苑小区已实现回迁入住;总投资7776万元、总面积4.8万平的棚户区危房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全长20.3公里的钢铁产业大道和内部主次干路路网工程竣工通车;全长7.3公里的污水管网工程已经完工。

三是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加快泉涌健身公园、千金白石生态种植园建设,持续推进“青山、碧水、蓝天、沃土”工程。通过北台矿山环境治理打造良田千亩,重塑绿水青山,荣获国家“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称号。制定污染减排计划,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12家。圆满完成春季造林和闭坑矿山治理工程复绿工作。制定《平山区水污染防治方案》,全力保护细河、清水河沿线生态,水质不断提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落实办理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件35批61件,办结率100%。

三、中心城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平山区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社会面貌变化显著,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经济发展依赖性、初级性特征明显,全区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支撑。“三保”支出和化解债务压力仍然较大。

二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产业结构多样化还有很大差距。中央、省、市的支持政策基本落实,但部分政策措施还需结合实际进一步调整完善,以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三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成效显著,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有较大缺口,高级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

四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供给不足,不配套、不衔接问题依然存在。生态保护不断加强,但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完善,人民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等环保意识不强。

五是个别干部思想观念固化,勇于斗争的精神不足,狠抓落实的干劲有所欠缺,干事创业的激情减退,担当作为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这些问题表明,平山区作为老城区、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有其客观性和延续性,也有自身的原因,特别是基础设施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等明显短板,必须清醒认识、科学研判,切实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我们对全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问卷调查,97% 的同志对平山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充满信心,94% 的同志认为平山区能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78% 的同志认为经济发展滞后仍然是制约平山与全国同步小康的首要因素,100%的同志希望中央、省、市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老城区加快发展。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老城区要继续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积极主动作为。

(一)在夯实基础、建强队伍上持续用力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央宗教工作督查“回头看”、国家统计督察整改等工作,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委要求在平山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抓实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加强党性教育;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好年轻干部培养措施,不断创新引才育才用才载体;加强清廉平山建设,不断提高巡察监督和派驻监督全覆盖质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在项目支撑、产业升级上持续用力 。坚持实体至上,深化“三上门、三问、三送”活动,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和省市关于减税降费的阶段性政策和制度性安排落实到位。推进项目不见面审批、容缺审批,精准对接国家和省市投资政策走向。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依托本钢,服务本钢,紧盯本钢上下游合作伙伴,不断拉长钢铁深加工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大河市场混改、永丰商业区、环球商场升级改造,发展繁荣“夜经济”。大力发展电商直播和网红经济,谋划开发青云山景区千金片区,打造东明商业文化老街。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

(三)在固强补弱、决战决胜上持续用力。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抓好产业扶贫、小额贷款、房屋修缮、低保兜底等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成效开展全面复查,确保问题整改彻底到位,坚决杜绝虚假整改和反弹情况发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千方百计抓增收,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实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面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四)在兜住民生底线,维护社会稳定上持续用力。落实稳就业各项举措,保障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严格落实“七个不允许”要求,认真执行企业评议政府部门服务制度。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领域工作均衡发展,提高基本服务供给质量,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