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课题报告 建设美丽乡村的探索与实践创新
建设美丽乡村的探索与实践创新
【2021-04-28 来源: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处】

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山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认真规划、真抓实干,注重遵循三农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乡村特点,不失乡土味道,保持乡村风貌,留住青山绿水,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

金山村位于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北部,总面积7平方公里。现有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3200亩,其中耕地1600余亩,人口3200余人,下辖7个村民组,7个党小组。村党总支现有党员94人,村“两委”成员4人,全部交叉任职,选派第一书记1人,后备干部2人。2019年村集体收入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万元。2017年金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19年被评为辽宁省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示范点,2020年被评为丹东市评理说事示范点。

金山村两委班子坚持立足本村实际,做到心沉得下去,眼看得明白,脚迈得开来;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个根本;坚持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任务。用心气、聚合力,出实招、求实效,讲述了建设美丽金山的动人故事。

一、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

要想乡村美,首先党建强,这是金山村干部群众从村子改革发展曲折历程和党的十九大以来可喜变化中领悟的道理。在实践中,金山村以加强党的建设统领美丽乡村建设,凸显三个特点。

一是实现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选配“第一书记”顺畅联通,确保党的核心领导下两委同心、工作同步、发展统筹。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思想政治引领,有组织机制保障,有活动平台载体,有联系群众基础,有发展成果检验。

二是实现“党支部+项目”模式创新,党建成果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通乡村振兴全过程。金山村党总支扎实推进党员立项工程,让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党员示范带头,都有党组织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先后推出党员+富民产业示范工程,党员+村民饮用水建设项目、党员+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党员+村民文体活动项目等10余个工程项目,并下大力气抓好重点扶持和攻坚项目。做到群众看得见、跟着干、有实效,仅去年就取得经济效益50余万元。

三是深入开展“结对认亲、党群连心”活动。金山村紧扣“守底线、保民生”主题,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党员干部和群众真情牵手,困难户的生产生活一体帮扶。活动开展以来,不仅组织落实本村的党员干部结对认亲,而且区委、政府领导深入到村,与6户困难户认了亲、结了对。四组村民韩公利,肢体三级残疾,儿子患精神二级残疾,父子均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区委主要领导亲自与他结对认亲,多次走访慰问,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全部得以解决,改善了家里的生产生活现状。

金山村的发展实践更进一步的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首要的、根本的是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二、壮大农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

要想乡村美,必须产业旺,金山村的发展壮大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金山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第一要务,为建设美丽金山强基础、扎深根。主要表现在:

一是不断深化对金山村自然禀赋的认识,做好资源整合、产业创新的大考试卷。在2019年实施的“党支部+项目”创新发展模式中,把党员+富民产业示范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申请兴边富民资金50万元,重点在北虫草、松茸等菌类产品种植园方面发力,已有3个在建专业化菌类种植基地,当年就初见成效实现经济效益超过50万元。组织村民实地考察,引导农民跟着学,照着干,助力菌类产业广辐射,规模化发展,具有发展潜力。

二是发挥紧邻辽东学院农学院的优势,强化“校企合作”,做好科技兴农的大文章。地处金山镇的辽东学院农学院前身是丹东农业学校,种养殖专业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金山村主动上前,积极争取,与学院和刘晓红教授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家针对菌类种植进行科技创新和养殖咨询,为产业兴旺装配科技主机。

三是引导村民了解农业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城市后花园在全域旅游中的区位优势、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利用农家书屋、科技讲座、文化培训等载体,带领村民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乡村之美,美在产业。农村、农民有了经济支柱,村集体强了,群众腰包鼓了。

三、强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各美其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实现形式

要想乡村美,就要生态好。金山村坚持守住“绿色家底”,激发生态红利,绿水青山正转化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一是学习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留住绿水青山的宝贵家底。引导村民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庭院经济,为34户低保户和困难户种植软枣猕猴桃200多棵,为18户低保户和困难户每户购置20只当地笨鸡雏。严管严控做到多年未发生烧荒毁林、破坏资源环境恶性事件。金山村的水更绿、山更青了,一座座农家乐依山抱水而立,喜迎远近来客,村民乐收生态旅游的红利;一户户有机生态庭院铺展绿荫,把猕猴桃、葡萄、草莓、枸杞、五味子等丰收喜悦融入百家千户,也成为低保户和困难户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二是坚持实施净化、亮化、美化、香化“四化”系列行动,不断加大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整治力度。投资15万元对卫生保洁、垃圾分类进行规范升级;改造卫生厕所100余户,新建垃圾箱15个;为村民新打深水井2眼,新安装自来水管线4公里,基本解决了村民饮水健康问题。

三是着力改善公共设施,扎实推进惠民工程。修建河套护坡墙1000余米,安装亮化路灯300盏,新建桥涵5座,全村道路硬化率95%以上。修建文化广场5处,总面积5200平方米。每年为低保户进行危房改造,共翻修改造30余户。

如今的金山村,山水绿了美了,道路平了硬了,村宅静了净了,夜晚亮了闹了。美丽乡村“别有风味”,越来越有全面小康的“幸福味”。

四、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

美丽乡村的美,既体现在环境生态上,也体现在人的精神层面上。要想乡村美,离不开人文美。金山村围绕创建全国文明村,注重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高扬主旋律,彰显人文美,寓教于乐、久久为功。

一是村党总支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会,牢牢把握农村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扎实。

二是抓精神文明创建,重在培育文明乡风。村两委班子分工不分家,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注重转变村民陈规陋习,教育村民不参加封建迷信、黄赌毒、盗拐骗和非法宗教组织,通过引导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气,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不断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强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全民读书节上,录制农民微视频,战疫故事,模范事迹广泛转发传播;文化书屋里,村民学科技学电商,教育青少年正版阅读、文明上网;村头上,“两代表一委员”通过大喇叭向村民宣讲《民法典》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春风化雨,以文化人。

金山村创文明、树新风、聚乡贤、惠家乡,用文化浸润美丽乡村,让发展更有厚重底蕴。近年来,全村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涉黑涉恶人员、无“村霸”,无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深入推进村民自治,让乡村治理更加民主科学有效,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

要想乡村美,管理需民主。金山村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两委班子,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治理环境,强化民主集中制,畅通联系群众渠道,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社会基础。

金山村加强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集中体现在“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创新上,即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涉及修建屯堡路、清理河道、打井等重大事项,均以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上报审核。创新开展的“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经验在全市推广。2018年以来,经“四议一审两公开”研究村级重大事项10项。坚持村级财务管理、村账镇管、政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村务,接收群众监督。

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治理的龙头,金山村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作用突出”等6项标准实施两级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2017年,金山村第二党支部获评丹东市首批五星党支部。2019年,村党总支成为辽宁省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乡村能否振兴,关键要看农民是否有了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金山村始终坚持这一准则,注重释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利,给予村民福利补助保障。每年春节为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400-1000元养老补助红包,为患大病重病村民每次补助1000元,60周岁以上老人中,400余位失地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每月领取养老金。保障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积极联系敬老院安度晚年,除民政部门五保费、低保费等政策补助外,剩余费用均由村集体承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建设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金山村强化党的建设为美丽乡村领航,推进产业兴旺为美丽乡村扎根,坚持绿色发展为美丽乡村铺路,培育乡风文明为美丽乡村铸魂,深化村民自治促美丽乡村和谐,勾画出一幅全面小康的新图景,给我们启迪,激励人们奋进,让全面小康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美丽乡村的前景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