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位于建平县城东南4.5公里处,辖7个自然屯,13个村民组,881户,3167人,土地总面积2.8万亩,耕地面积4515亩。201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年纳税额6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27.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6万元。
近年来,小平房村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重点,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通过优化人文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并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美丽示范村。在调优做强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不断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村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村民遵纪守法、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小平房村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省文明村、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优先改善环境,建设美丽农村
早在90年代初,小平房村同许多农村一样“脏、乱、差”的现象比较突出,道路两侧垃圾堆、猪圈、粪坑随处可见。为改变这一切,小平房村“两委”认真研究改善思路,提出创建方案,并与村民达成共识,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村、建设新家园的发展目标。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从严抓卫生、美化环境入手,实施了“三改”“两建”“一装”工程。
“三改”:一是改路,全村主干道全部铺成柏油路,村里的巷道和门前屋后的通道也全部铺设水泥路。二是改水,让全村百姓户户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彻底告别饮用井水和吃不上水的历史。三是改厕,对农户厕所进行彻底改造,取消农户露天粪坑。
“两建”:一是建设居民新区以及旧房改造425户,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本村村民;在愁水坑实施“旧房屋改造”工程,换新民房80户。二是每家每户都建有一个垃圾箱,实现垃圾集中存放,做到日产日清。
“一装”:就是在村庄和道路安装路灯,达到夜晚灯火通明。现在的小平房村全村路面已全部实现硬化,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美丽。
二、打造文化阵地,建设文化农村
注重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引导人,以文化塑造人。
一是加强文化重点工程建设。自2005年以来,村委会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辽宁省天秀山3A级森林公园,以高起点规划了小平房村旅游文化系列配套建设,努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自然等于一体的旅游品牌。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还建成了一批有文化内涵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和广场,形成了完善的文化网络。
二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该村已投入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分别建成了村委会多功能办公大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广场等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通过开展“文明一条街”活动,在村主干路新建宣传栏、LED显示屏、文化广场、公交站亭等设施,积极有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建立了职工书屋、百姓书屋等图书室,为广大村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
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同时,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村委会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文艺宣传队,将发生在村民身边的一些喜闻乐见的小事编成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艺节目,并聘请省内文艺团体,利用重大节庆日,村文化广场或礼堂进行文艺演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同时,为营造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氛围,积极组织“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小平房村连续四年利用春节后农闲时间邀请县评剧团、二人转等文化团体进村演出,近2万人次观看了演出。不定期举办秧歌比赛、篮球比赛、象棋比赛、实用技术比赛、农业科普电影展演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加大硬件投入,建设宜居农村
小平房村党委始终坚持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促进全村和谐发展。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新区建设等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一是畅通交通。投资348万元修建了村组路,投资280万元完成公路绿化工程,全村公路现已实现三纵三横、畅通无阻。
二是保障饮水。目前全村90%的农户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三是改善用气。投资135万元新建秸杆气化站,可供300户正常使用。
四是改善住房。2006年至2008年共建设农民新区住宅楼88户,总建筑面积15908平方米,总投资1272万元,2009年投资350万元新建20户农民新区,同时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5000平方米标准化小学,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供水电、统一供暖的标准。
五是加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建设。全村通电率100%,电话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进一步完善了60周岁以上老人养老补助金、贫困学生和贫困户资助金、贫困大学生奖励资金,已累计支出130万元,受益老人356人。
六是改善环境卫生。在公路两侧的农户区每隔50米建一个垃圾点,专人负责配车定时清理,管理好村容村貌,对所有村屯道路进行了绿化,对农户厕所标准低的进行改造,标准普及率达70%以上。
七是打造“文明一条街”。投资220万元建设景观长廊2000米,安装路灯134盏,配套音响40套,绿地草坪、花木7680平方米,并建绿化带12500延长米,投资40万元安装了监控设备;投资28万元安装公益广告牌36个;新建绿化广场3个,总面积7200平方米。
八是投资174万元新建生态园区1000亩。其中果树园区500亩,干果类树及绿化树500亩,形成了“山顶平台观光、中间灌木花香、岭下百果品尝”的旅游景点。截止目前,小平房村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超亿元。
四、做强村级产业,建设兴旺农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小平房村坚持以工补农的发展理念,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一是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小平房村《农村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三大规划”“六大工程”,即:果业发展规划、养鸡业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治理第二牤牛河工程、农田灌溉工程、果树灌溉工程、造林工程、村屯道路建设工程、养鸡小区建设工程。通过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全村的振兴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小平房村通过轧沟造地修建高标准果树台田、反租倒包、退耕还果、改造老果园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570万元。小平房村南果梨果园现有3000亩,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2015年被评为辽宁省“高效精品果园”。为了增加南果梨附加值,提高南果梨的经济效益,该村林丰南果梨合作社与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联合研发南果梨果汁并投资1000万元。根据市场的需求,相继生产南果梨酒、冰酒、干酒等酒品现已投放市场销售,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评价。2019年10月代表朝阳市参加北京农展会,南果梨酒荣获金奖,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在石灰窑子自然屯发展订单农业,建成有机无公害小杂粮基地1000亩,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供应、统一收购”的生产模式,生产的无公害黑土小米已打入北京市场,深受当地市民欢迎。现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2017年,小平房村成立建平县万寿街道古香杂粮专业合作社,并与中国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达成合作,引进小麦新品种。现该合作社种植小麦600亩,谷子1000亩。该社生产的产品经测定,已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测值,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属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无公害产品。
三是积极培育高效产业。小平房村坚持把高效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主导产业来抓。投资170万元新建养鸡专业小区2处,并实施“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育雏、统一销售、统一防疫,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实现以庭院带小区、以小区带大户、以大户带散户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全村投资200万元建设高标准保护地蔬菜、花卉大棚220亩,项目建设用地以“反租倒包”的形式,从农户手里租赁过来,建成后以优惠的价格租给农民,用于从事花卉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收益十分可观。
四是加快发展文旅产业。全村投资1600万元,开发建设了天秀山森林公园,已被国家批准为AAA级旅游景区。投资285万元,修建了2万平方米的天秀山游乐广场;投资250万元,修建了蓄水7万立方米的水库;投资218万元,铺设了11000延长米的地下塑料输水管路,实现了路通、水通、景通,为景区和周边区域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天秀山森林公园正逐渐成为小平房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小平房人深知,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止境。下一步,小平房村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扎实苦干,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主导产业发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力推动振兴发展再上新台阶、再铸新辉煌,与国家和省市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