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营口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安排,大石桥市委宣传部联合永安镇党委形成调研小组,深入到永安镇西田村,通过走访、咨询、座谈、考察等形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整理如下。
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永安镇西田村全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不断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力争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于提升全市乡村形象,决胜小康社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一、西田村基本情况
西田村位于金牛山脚下,距大石桥市政府15公里,隶属大石桥市永安镇,距永安镇3公里,东临东田村,南邻盖州市青石岭镇,西邻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北与大石桥市钢都街道办事处接壤。距今26万年前的金牛山古人类遗址坐落在西田村村西。全村总面积4.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8面,总人口3050人,共890户,共有7个村民小组,7个党小组,中共党员89名。本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兼营针织、刺绣等副业。西田村曾先后获得大石桥市“先进党支部”,营口市“文明村”“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西田村自2016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几年来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两委成员的努力下、在全村党员群众的支持下,村里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城乡差距大幅度减少。
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全面加强。西田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至上的发展理念,把改善基础设施、增进百姓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保障民生工程、实施民生实事,筑牢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石。近年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对村内街巷道路累计硬化14条公路,绿化村内街道两侧600余米,安装路灯110盏,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二是村容村貌极大改善。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以沿路沿线、居民点街道、农户庭院为重点,着力解决“脏、乱、差”现象。建立村主干道、居民点、农户庭院三包的环境卫生整治机制,并积极发挥村民互相监督作用,保持街道整洁干净;积极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和卫生观,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在全村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程,动员组织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做到垃圾不出户,号召村民院内自建化粪池,剩饭、污水、菜梗进行发酵沤肥处理,用于菜地施肥,并发放烧炉具200多个,用于废弃生活垃圾焚烧。
三是精神文明建设作用明显。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绘制文化墙体2000多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文化、营口有礼、新时代辽宁精神等宣传标语,生动形象的展现在群众村民面前;大力宣传“村规民约”,成立村民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充分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移风易俗效果明显,有效遏制了陈规陋习。目前,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到“领导带头、党建引领、文化搭台、群众唱戏”的良性互动阶段,村民精神文明获得感普遍提升。
四是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西田村坚持以精神文明引领群众文化生活,将村里长年乱倒形成的“垃圾山”进行清除,并在原址上建设一个有花有草有健身器材的文化广场。在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常态化开展广场舞、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培养村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和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一处文化广场,打开一片生活天地,搭起一个精神平台,更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截至目前,全村年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300余场次,基本实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汇演”的标准。
五是积极挖掘文化资源。1948年,大石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此建立,这在大石桥党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深入挖掘本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重温身边历史,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我们将历史、文化和资源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在本村建设了党史馆。党史馆由与金牛山博物馆一道之隔,距离采摘园30米,党史馆的规划建设,将人文旅游、红色教育、镇村经济融为一体,打造一张有特色的红色文旅名片。目前,党史馆已成为村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参观人数突破2万余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西田村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总的概括起来是环境美了、生活富了、心里甜了,但是距离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仍有一定距离,比如,卫生环境没能彻底改变,精神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未来生活保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等,深入剖析制约建设的主要原因体现四方面。
1.思维落后,工作陈旧。当今,农村人群的经济社会生活和组织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不少基层领导班子成员深刻体会到过去干起来游刃有余的农村日常工作似乎逐渐变得陌生起来,尤其是自己的工作能力、思想水平、思维方式等都远远跟不上新时代的整体要求和实践步伐,表现在工作理念不到位、不科学,靠老方法办事,工作缺乏创新。
2.干部老化、缺少能人。村两委班子老龄化现象突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生机与活力不足。农村大多数能人外出发展,家乡流不住人才,人才流失情况严重,造成特色产业、致富发展、乡风文明等各项事业建设缺乏带头人,以致良好规划执行缓慢,错失政策机遇最终变为泡影。
3.党建固化、宣传不力。乡村振兴缺乏有力的党建引领,村级党组织普遍存在以行政工作代替党建工作,组织生活形式老旧,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能力不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有待加强。并且,乡村振兴不只是行政行为,还要靠群众的力量,宣传发动群众共同建设和守护。
4.资金不足,缺乏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镇村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美丽乡村规划要与国家政策、本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工作中等靠的思想严重,忽视对上三级政策的合理运用,重视对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整治等硬件的建设,缺乏对公共服务、精神文明、村庄文化等软件的规划和管理,“外硬里软”的现象突显。
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
1、党建引领、树立典型。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敢于改革老旧的基层党组织建置思维,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焕发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让全民参与,同心同力改善人居环境,共建共享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多渠道“选”人,花心思把经商创业、致富能手、优秀青年留在家、引回来,造就村级后备干部力量。
2、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美丽乡村建设要结合地理区位、资源特色、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政策引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市直部门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联系部门可以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力为该村提供物质和财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4、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
5、深入宣传、营造氛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主战场在农村。进一步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不会出事,推动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协调。积极采纳村民、党员代表的合理意见,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推进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推广建设成果和好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凝聚助推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