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课题报告 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2021-06-18 来源:丹东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以辽东为例,阐述了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新契机,传统手工艺及工艺美术行业发展面临压力和丹东传统手工艺行业发展基础和潜力,认识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有机结合,实行艺术化、产业化、市场化,三者要同时发力,走文化创新是手工业发展的思路,势在必行的观点。

一、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新契机

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的内涵。在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其核心是创作、创造、创新,是以交易知识产权为特征,具有文化与创新,科技与文化、资源消耗与高附加值相件随的行业特点,多体现在电子、信息产业之中,而手工艺术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载体,借鉴文化创新创意理念谋求更大的发展,因为手工艺的生产与传统民俗文化以及现代文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后者直接影响产品的种类、形态的呈现形式,也影响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文化传承,从而影响其行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2.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国家有相关政策,地方政府有相关文件,以丹东市为例,在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中提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一条就是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服务、工艺美术品等产业集群的建设,另外,在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项目下,提出全面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丹东”。在2018年丹东市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实体经济发展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的实施意见》(2018.3.29)以上说明地域经济和文化发展也需要传统手工艺(艺术美术)行业助力,无论手工艺行业、文化产业还是工艺术美术行业,都是轻工业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分类标准不同而已,因此手工艺行业在丹东新一轮振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辽东地域内传统手工艺发展问题分析

1.传统手工艺发展面临压力

手工制作工艺及其产品是生产者的艺术,它出自民间,民间工艺美术植根社会最基层,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生生不息,构筑了基础雄厚的大众文化底蕴,并对其他文化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服务于民众始终把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随着工业信息时代的发展,机器对手工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部手工艺消失或濒临灭绝,例如丹东手工玻璃工艺术制品、编织生活用品等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然而传统工艺是工匠们数年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国际名片,需要保护和传承。客观上,应当承认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但是,许多生产生活器具和工艺品美不胜收,但是少了手工雕琢留下的汗渍情感

2.丹东传统手工艺行业发展基础和潜力

20世纪80年代,丹东轻工业在全国是很闻名,其中丹东传统手工艺(工艺美术)行业也是很发达的,当时尤其以琉璃工艺、石蜡工艺、手工编织、玩具等较为出名,可以说有很好的基础。然而,现代化的进程使传统的优势已成为过去时,部分已经淡出了大众的视野,慢慢被人遗忘,随之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变革也渐渐地消失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工艺美术)产业有向上发展的趋势,手工业可以解决部分人员就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手工艺(工艺美术)作品可以成为旅游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示城市文化内涵,拉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和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特色名片,其实人们更加看重的是手工艺背后的特色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在丹东地域尚存的手工艺种类有:石艺、漆艺、木艺、铁艺、陶艺、玻璃加工、首饰加工、景泰蓝,丝绸画工艺、满绣工艺术、蜡染和雕塑等艺术门类。与其相对应的产品主要有手工艺(工艺美术)品种包括编结、刺绣和染织、织毯、工艺编织、陶瓷、工艺玻璃、漆器、首饰(宝玉石加工)、石雕、木雕塑、观赏石(黄腊石、玉树石)、工艺家具、金属工艺品、根雕、叶雕等艺术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玉雕、蛋雕、景泰蓝、丝绸画和工艺玻璃、满绣等,产品的质量、规模、艺术性和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最好,最有影响力的,最有市场潜力的。另外,丹东在中国十大传统手工艺(陶瓷、景泰蓝、木雕、玉雕、刺绣、剪纸、中国结、髹漆、琉璃、竹编)中占了六项。

3.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丹东有地域文化的优势和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从产值、规模、知名度和社会贡献上有景泰蓝、丝绸画、工艺玻璃、石蜡、满绣等表现较为突出。(1)以景泰蓝为例:在丹东凤城的景涛景泰蓝公司,技术优势,带动上百人就业,年产值600万元,产品远销欧洲等地;(2)满绣,在我国南方和国外畅销,民族文化特色显著,因为它具有丹东地域少数民族(满族)传统手工艺产品。(3)丝绸画、工艺玻璃、石蜡等每家产值从几百万元到上千万元。其他还有石艺、木艺、工艺画、、蛋雕等规模较小,但是,也有一定地域特点。

不足方面:众观丹东现存的手工品生产的整体来看,“艺术化”不强,大多数缺少美感和文化内涵,工艺品加的相对粗糙,雕琢精细度不够高,民族特色挖掘不足;“产业化和规模化”不足,布局分散,单打独斗,规模不大,人才储备不足,手工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而且也是技术型行业,目前缺少知识型的高水平人才愿意从事此类工作;“市场化”深度不够,产值不高,没有成立由政府主导的相关行业性组织,与南方发达城市(苏、常州)相比政府助力重视程度以及市场化运作还有很大差距,产销方式陈旧,宣传力度不足,影响力和声誉不突出等问题。

三、建议和措施

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有机结合,实行艺术化、产业化、市场化,三者要同时发力,走文化创新是手工业发展的思路,势在必行。

一是,作品是靠人来设计创造,建设具有一定水准和凝聚力的创新型手工艺团队是必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

二是,构建辽东地域文化符号体系。

三是,将“非遗项目”、“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调研并挖掘丹东市具有代表性的工艺项目和非遗项目,借助地方大学“辽东学院”的优势,建立木雕、刻瓷、剪纸、蛋雕等创新创意工作室,培养年青人,增强后续力量。

四是,强烈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导,尽快地成立本地区的工艺术美术行业协会,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丹东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在探索新路径,创新模式,打造新品牌,产业化和规模化方面有新突破。

小结:艺术化是基础,产业化是推进剂,市场化是发动机,人才储备是关键,创新团队建设是核心,政府主导,从业者有勇气、意志和现代理念,善用大数据、云平台,宣传和推广要到位,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推地域经济发展提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