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课题报告 喀左县发展“飞地经济”情况调研报告
喀左县发展“飞地经济”情况调研报告
【2021-06-19 来源:喀左县委宣传部】

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发展“飞地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特别是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能够做到疫情防控和“飞地经济”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全县“飞地经济”在巩固好去年成果基础上又取得新成效,为喀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进展情况

1-7月份,全县经市认定共完成落地开工“飞地”项目28个,总投资57.07亿元,其中超亿元以上项目15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京津冀项目12个,入统项目12个,项目位于朝阳喀左经济开发区北区10个,经济开发区南区(利州园区)4个,乡镇(含乡镇园区)14个。另有签约项目15个,协议资金额16.29亿元,超亿元项目9个,其中2020年以前结转签约项目3个,2020年新签约项目12个。

年初以来,我县引进落地开工“飞地经济”项目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排在全市七个县(市)区前列,省内外各市县区30余来我县参观考察学习“飞地经济”工作,今年5月11日全市“飞地经济”现场会又在我县成功召开。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体制机制

为有效推动“飞地经济”发展,我县“飞地经济”始终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亲自抓,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具体抓,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合力抓的工作机制,并下设全县发展乡镇“飞地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财政局,具体负责全县发展“飞地经济”的组织、协调、调度、督查、考核等工作。同时,建立了副县级以上领导逐一包乡镇推进“飞地经济”机制,每个乡镇街区也都相应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专业的飞地招商队伍。县委、县政府及时印发“飞地经济”政策文件,对发展“飞地经济”、引进“飞地项目”进行细化、量化、目标化,把指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领导、具体乡镇、具体责任人,特别要求每个乡镇街区全年向“飞地”园区引项目均要达到2个以上,组织各乡镇街区和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调度会,在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飞地经济”的强大合力。

(二)明确主攻方向,全面实施精准招商

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坚持做到疫情防控和飞地经济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同部署、共落实,全力做到在疫情防控期间“飞地经济”工作不停摆,招商力度不减缓,充分利用“7+8+22+80+190”全员招商体系,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利用网络招商、电话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形式进行广泛招商,同时加大走出去招商工作力度,紧紧抓住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最后机遇,主攻京津冀、深耕京津冀,围绕我县4个主导产业集群和6个重点产业园优势,全力以赴抓好“飞地经济”一体化招商。

(三)加强要素保障,搭建园区承载平台

按照“资源共享、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原则,我县在把朝阳喀左经济开发区作为“飞地园区”的基础上,又在经济开发区专门规划出4平方公里“飞地经济”专属产业园区,包括南、北两区各2平方公里,根据不同产业和行业划分,建立了装备制造、紫陶建材、半导体新材料和纸塑包装四个主导产业集群,成立了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紫陶建材、仓储物流、半导体新材料和纸塑包装六个产业园来更好地承载飞地项目。此外,随着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现有规划区域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今年在朝阳喀左经济开发区新调出项目用地6360亩,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补齐园区发展短板,大力推进路网建设、电力增容、给排水管网、燃气管道、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承接乡镇“飞地”项目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齐全的要素保障。

(四)坚持量质并重,提高项目准入标准

在引进“飞地经济”项目中,我县坚持量质并重,一是提高项目体量准入标准,工业、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类单体投资额要在5000万元以上。二是严格项目环保、安全准入。项目开工前,必须取得相关环评手续,严格 执行“先评价、后建设”和“三同时”管理规定,严格执行“禁限控”类产业项目目录,进一步明确高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三是严格项目质量准入。对投资强度低、税收贡献小、安置就业弱、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小的项目要严格控制。

(五)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合作互利共赢

随着全县“飞地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县结合“飞地经济”发展实际,不断探索跨县域、跨市域、跨经济区域的飞地合作。目前,我县和大连瓦房店市进行跨市域飞地合作,成功将大连韩伟集团投资6亿元的蛋品全产业链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引进我县老爷庙镇,于5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同时,结合全县各乡镇街区发展实际,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难以落入开发区的乡镇街区招商项目,引导其落户到土地、厂房等资源充裕的其他乡镇,经县政府同意并认可后也享受“飞地经济”相关政策,项目形成税收由两个乡镇之间按5:5比例分配。同时,把以乡镇街区为招商主体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向村一级延伸,支持村集体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飞地”项目,并享受利益分成。

(六)强化优质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四减、四办” “3590”工作机制、证照分离税银互动、政务服务标准化等6项“放管服”建设改革举措。二是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推进平台公司实质性运作;积极推进“模拟审批”,装备制造、高新技术项目“零审批”和服务“飞地经济”招商对接机制。三是全面落实“项目管家”制度,明确全县40名副县级以上领导、22个乡镇街区党政领导和县直部门负责人为项目管家,形成了“1+1+N”一条龙服务模式。四是全面落实省市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的良好营商环境。

(七)强化督查考核,注重奖惩激励促动

县委、县政府把“飞地经济”作为绩效考核“一票否决”项目,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各乡镇“飞地经济”进展情况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总结、9月大拉练、年终总排名的考核机制;对“飞地”入园项目税收县级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给引进乡镇,一定保持10年不变。年末,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兑现“五个一批”奖惩机制,以调动“飞地经济”工作积极性。2019年以来,对全县发展“飞地经济”成绩突出的4位乡镇街区党(工)委书记,经市委组织部考核,已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