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报告 > 课题报告 抓好党建惠民生 强化治理促和谐
抓好党建惠民生 强化治理促和谐
【2021-06-19 来源:喀左县委宣传部】

新华社区现有居民2406户、6278人。社区在管党员237人,在职党员565人,辖1个机关党支部、5个网格党支部。几年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抓基层、打基础、聚合力,着力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取得明显成效。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平安创建示范社区”等称号。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牢基层基础

1.建好阵地,夯实工作基础。过去新华社区场所面积不达标,基础设施条件差。2018年,在县领导和县委组织部大力支持下,新建了1000平米的社区场所,其中办公面积200平米,剩余面积全部用于群众活动。新办公场所临街,又是在居民聚集地段,投入使用后,每天都有许多群众和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社区党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得到了增强。同时,考虑到有些年老体弱群众不方便到社区参加活动,我们积极协调住建、规划等部门,在新建小区划拨一定面积的活动室,目前我们共有4处小区楼院活动室(均在1楼),总面积160平米,支部党员和小区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开展活动。

2.织密网络,构建治理体系。为了疏通治理渠道,提升治理能力,新华社区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治理体系。横向上,把驻区单位纳入大党委,把物业公司和社会组织纳入大党委联席会,共商辖区重大问题,完善领导体系。同时,成立了社区治理工作组,组建了居民评理说事点,健全了居民议事会制度,健全了工作体系。纵向上,将辖区划分5个治理网格并全部建立党支部,设置楼长42名、单元长171名,担任小区矛盾调解员和维稳信息员,构建了“社区总网格长+支部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信息员”的社区治理网络,畅通了信息传递渠道,健全了居民服务体系。

3.凝聚力量,强化志愿服务。积极发动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目前活跃在社区的志愿服务队共9支,志愿者500多人。昭日格艺术学校校长唐方志担任社区传承红色基因宣讲团长,22名在职党员主动担任宣讲员,相继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从娃娃抓起”、学习先烈英雄事迹等活动,培育青少年爱家爱国情怀。党员志愿者陈树庆义务担任治安巡逻队长,带领小区志愿者开展治安巡逻、矛盾化解、邻里互助活动,维护了和谐稳定。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弘扬正能量,形成了共建红色家园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支部牵头,筑牢战斗堡垒

1.延伸触角抓党建。社区党委结合实际,在5个网格分别设置文化引领、在职奉献、尊老孝老、扶贫帮困、矛盾调解5个功能型党支部。调整支部书记4名、委员9名,把有责任心、有时间、有威望的党员骨干选进来,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各支部抓住小区主要矛盾开展特色服务活动,较好的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居民群众紧紧的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2.发挥作用解难题。功能型网格党支部推行以来,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鸿运花园网格矛盾调解党支部两年来组织党员群众筹款3.1万元,维修了小区3个大门,翻建了2个沉水井,疏通下水道13次,支部带领大家不等不靠,解决了物业弃管小区难点问题,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与支持。东昱花园网格文化引领党支部形成了每月25日例会学习制度,把党的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3.组团服务添活力。按照融合借力、团结互助的理念,打破网格支部界限,整合服务资源。以文化引领党支部为班底,融合活跃在社区的8支队伍,组建芳华艺术团,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以在职奉献党支部为基础,联合各小区在职党员开展环境清理、政策宣讲活动,组织党员认领群众微心愿117人次。尊老孝老党支部成立的“敲敲”小分队和医疗服务队,常态化走访关爱社区孤寡病独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通过把社区治理落实在网格支部上,把群众需求与党员服务对接,实现了问题在网格内有效解决,形成了党委牵头、支部搭台、党员展风采、群众得实惠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三、坚持党群携手,实现共治共享

新华社区着眼长远,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提供近距离、贴心化服务,全力构建社区大服务体系。

1.爱心帮困暖民心。瞄准困难群体,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奉献爱心,取得良好效果。联合卫健局、第四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化开展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家庭病床289户,每年组织居民参加免费健康体检,为有病患家庭提供日常化、菜单式服务。组织开展爱心驿站救助活动,向居民发放生活物品92人次,为碾子沟村贫困户送去了御寒衣物1000件。联合社会爱心团队为敬老院送去水果、衣物、药品,倡导大家都来关注关爱老年人。

2.文化引领促和谐。坚持以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倡导新生活、引领新风尚,促进社区文明和谐。与县马头琴协会、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昭日格艺术学校等联手组建了社区马头琴培训基地、蒙古筝培训基地,已开展培训46周次,培训人员超过1万人次。社区芳华艺术团组建了老年合唱团、百花评剧团、姜庆生太极拳队,与活跃在县城的群众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党群同心战疫情。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华社区充分发挥网格治理的优势,建立小区疫情监督站11个,招募志愿者75名,实行网格管控,有效阻击了疫情。70岁老党员崔芳华疫情期间连续值岗19天,又捐款2000元支援疫区。天津大学学生李游正月初七主动到社区担任志愿者,信息登记、数据汇总、卡点值守,每一项工作都认真负责;居民于某送来矿泉水和饮料各50件……疫情面前,社区党委、网格支部、小区党员、社会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同心协力,共同铸就了一条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保证了社区居民群众安全、健康,也体现了社区治理工作的成效。

四、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党委统领功能发挥不明显,社区大党委只是建立了,实际解决问题不多。存在社区党委创新载体搭建的不多,思路设计和具体指导不到位,导致社区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强。

2.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强,有的支部组织活动少,没有把党员凝聚起来;有的支部开展工作拖拉,进展缓慢;各支部在小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树立不明显。

3.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没有定期坚持,共驻共建活动少。

4.三会一课制度效果不好,社区党委在三会一课制度把握上还不到位,个别支部以党员不好组织为由没有按规定召开。有时召开也只是照本宣科的读一遍,传达一下文件精神,没有真正弄懂并落实好上级精神和部署。                               

5.党员教育管理有畏难情绪,存在党员一推脱就放任不管的现象。因社区党员大多是退休党员、下岗无业党员,不好组织,致使集中学习有时也是走过场,自学时间也不多,正因为组织学习不到位,直接导致党员观念意识淡薄,许多党员没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6.习惯于走老路,工作缺少创新。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解决问题,新思路新方法较少,特别是在工作创新方面。比如,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中,设计载体不多,大部分在职党员只是写在服务队里,没有动起来。在社区服务上,只是按街道的要求设置了服务单位,发放了便民服务卡,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链,导致很多服务停留在纸上。这些问题导致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强。

五、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

1.社区党委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社区党建思路和载体建设。制定社区大党委联席会制度,强化资源共享、共商共建。把功能型党支部建设这个品牌打造好,以品牌建设推动社区党建发展。加强支部建设,实行党委成员联系指导支部责任制。拟调整部分党支部委员设置,建好支部班子。强化支部引领作用,多搞活动,凝聚党员群众。

2.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加强沟通联系,达成共识,每年召开两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辖区重大问题。组织干部学习党章党规和中央八项规定和十九大精神精神,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街道党委政府下发的各项规定执行,规范干部行为。社区党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慵懒散慢拖现象。实行首问负责制度,服务好群众。

3.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按照规定不折不扣的召开会议,定期组织活动,培育党员党性观念,认真学习领会上级会议精神,把上级安排部署落到实处。规范操作,制定出“在开展组织生活会前要认真准备、查找问题要准确、整改措施要可行、发言材料要具体、检视问题要到位”五项措施,提前做准备,规范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民主集中制度,重大问题实行民主讨论集体决定。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通过走访谈心、结对帮扶联系党员,同时开展党员喜欢参加、易于参加的活动,强化党员政治意识和党性观念,把党员凝聚起来。

4.利用好社区宣传栏、板报微信平台等阵地做好宣传发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利州街道党工委《致全街党员的一封信》送到每一位党员手上。对有病和外出的党员,通过送学上门、微信、电话、邮寄等方式学习。社区党委参加支部党员学习,强调三个要求:是党员就要听召唤、尽责任,是党员就要守初心、担使命,是党员就要高要求、促发展。号召党员要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把主题教育推向深入。同时组织在社区活动的9支文艺团队通过唱红歌、文艺表演、知识竞答等方式,营造浓厚党建氛围。

5.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意识,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切为了群众,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结合“脚印万家”主题活动,党委成员实施“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举措, 实打实做,服务好群众。

6.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遇到问题不推不拖不拒,想方设法解决困难问题。聚焦问题、落脚服务,动真情、想办法,办好“群众关注的事、群众喜欢的事、群众难办的事”,真正把服务群众实效作为检视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创新载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党委搭建载体、支部牵头、“党员唱戏”三级联动格局,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