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经济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农村的“面子”就是中国的“里子”,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经济振兴道路。硼海镇近几年围绕建设美丽新乡村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新时期党中央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纵观硼海镇现状,不难发现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现将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提出如下:
一、硼海镇各乡村基础现状
1、农业产业竞争弱。镇内蔬果及其它农产品拥有一些品牌,但由于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真正有辐射效应的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产品宣传力度小,申报注册步伐慢。在产品质量上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有名无牌,有的有牌无名,缺乏市场竞争力。
2、主体思想认识差。由于多数行政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经济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经济振兴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人翁意识,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
3、乡村环境状况仍然堪忧。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等成为乡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乡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部分行政村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乱排乱倒现象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危害人居生存环境。
4、三大产业融合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迟缓,乡村产业融合性人才缺乏,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5、乡村陈旧陋习时有抬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打架斗殴、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乡村文化项目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
6、基层实用人才匮乏。基层干部对乡村经济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怕难、怕烦、怕乱的思想顾虑,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人才短缺、村两委干部、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制约着我镇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二、做好“设施”文章,加速乡村建设
首先,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侧重点放在乡村,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劳动力内部转移,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民营企业作为全面搞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鼓励、引导和支持民企投资乡村。其次,完善乡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健康乡村建设。国家现在对医保投入越来越大,保险比例和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人认为那是花“冤枉钱”。面对村民的不信任,我们要耐心、细心、贴心地讲解医保的作用,让每一位村民都可以享受到医保,不至于“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人放心看病。
三、做好“精神”文章,激发乡村潜力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养。当下,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精神家园的热切期盼,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由硼海镇政府、各村委会组织开展活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将移风易俗与“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镇举办“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村约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同时将文化元素注入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8个乡村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大力发展文化的产业化,提升文化底蕴,让乡村文化真正做到移风易俗。
四、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经济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面对农村“地多劳动力流失”的情况,一方面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应成立种植合作社或引入第三方合作,解决劳动力外出流失的问题。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提升乡村经济实力。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要扩大农民的参与度,积极引进资源,形成“乡镇企业+农户活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在立足本村优势的基础上,注重产品质量,多元化思考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属于本村的特色经济产品。加强一、二、三产业关联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各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积极了解并顺应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到发展中,打破产业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开展电商服务,发展“互联网+”模式,借住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
五、做好“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着实摸清贫困人口家庭,明确扶贫思路。由硼海镇驻村领导、全体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开展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核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着力落实危房改造,保障贫困户住房问题。镇村两级通力协作,着实做好产业扶贫项目,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围绕硼海镇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硼海镇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支柱产业,以发展特色种植、办理小额贷款等帮扶模式将“结对”贫困户推上了快速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六、做好“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管理,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强乡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让乡村成为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实现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切实把加强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同时遴选村级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其他成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等,选拔真正适合农村工作的人才,在农村这片热土上,留下踏踏实实在基层服务的干事人,留下兢兢业业的追梦者。
七、做好“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泉源。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按下了一个“快进键”,硼海镇致力于打造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丽乡镇。由镇政府牵头,各村两委协调配合,开展乡村垃圾治理,建立和完善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农村环境管理和督查、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相关配套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并同时开展村容村貌治理,提升村容村貌亮化美化。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经济振兴关乎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乡野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强业、村美、富民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经济振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