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县2016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东北东部绿色发展示范县。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目标,做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关工作,发改局进行了宽甸县生态产品价值调研,报告如下:
一、宽甸县生态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中下游右岸,总面积6193.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3万人,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总长216.5公里,自然地貌构成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山高林密,森林资源丰富。
(二)林业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741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80%。有林地面积711万亩,是辽宁省最大的边境县和林业大县,农民人均山林面积20余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6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8.4%。宽甸是辽宁省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和辽东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生态区位特殊,地位重要。
(三)水资源。宽甸县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位居全省前列。全县548条河流遍布全境,水资源总量38.2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164万千瓦,现有4座大中型水电站,31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2012年蓄水发电。宽甸淡水资源丰富,可渔水面40万亩,是辽宁省最大的淡水鱼出口创汇基地。
(四)生态旅游资源。县域内的风景资源得天独厚,现有4A级景区2个(天桥沟森林公园、天华山风景名胜区)、3A级景区2个(黄椅山森林公园、花脖山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县6个乡村旅游村入选2019年国家林草局“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三道湾村被评为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生态产品价值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宽甸获得“辽宁省生态县”称号,红石镇等17个乡镇获“辽宁省生态乡镇”称号,振江镇绿江村等18个行政村获“辽宁省生态村”称号,飞瀑涧村、连江村等99个行政村获“丹东市生态村”称号。实施“碧水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全县9个评价水功能区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二)生态旅游发展情况
推动农业+生态旅游、工业+生态旅游、文化+生态旅游、体育+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宽甸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曲原创地,河口断桥、凤上景区、桃花节、枫叶节、满族非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成为宽甸重要的旅游名片,吸引大批游客。全县共有星级酒店6家,农家乐1000余家,开发了农副土特产、工业工艺收藏纪念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3大类9个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形成了绿色山珍、特色全羊宴、瓮窑秘烤、鸭绿江鱼宴、朝族风味和满族风味小吃等地方美食。规模以上旅游景区年均接待旅游人数120万人,年均营业额1.2亿元。
(三)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权耕地总面积76.6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5.29万亩,每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61.6万亩以上。全县粮食产量连续五年递增,总产量基本稳定在22万吨左右。2020年全县设施农业生产面积稳定在4500亩、食用菌栽培年均3000万袋、山野菜抚育面积13万亩、中药材留存面积23万亩、蓝莓面积1.5万亩、软枣子猕猴桃面积0.7万亩、示范柞蚕园面积达到17.5万亩。2020年全县猪饲养量达到10万头、家禽饲养量6578万只、中华蜜蜂饲养量3.5万群。淡水鱼年出口量达2000吨。
(四)生态工农业产品发展情况
全县完成“两品一标”认证13个(绿色农产品5个、有机农产品3个、地标农产品5个)。全县农事企业132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形成果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木制品、土特产品加工和流通市场六大系列企业。蓝亿木业、承天新能源入选省级绿色工厂名单,良鑫蜂业产学研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扬州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在宽挂牌。形成了以禾丰成三食品和牧业、峪程菌业、光太药业、参仙源科技、万钧蜂业为龙头的特色生态农业健康产业,上下游企业达到20户以上,年产值达到20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工业转型升级困难
我县工业以矿企以及矿石加工为主,在向生态工业转型时困难较大,部分企业存在管理跟不上、转型不积极、融资困难等问题。
(二)生态农业尚未达到一定规模
虽然我县生态农业产品丰富,自然资源适合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项目。但目前我县生态农业存在生态农业产品规模不足、缺乏龙头生态农业产品、生态农业产品知名度不高等问题。
(二)生态旅游缺乏统一标准
一是我县生态旅游缺乏统一标准,部分旅游景点还是以农家乐为主。服务跟不上,价格收费方面比较混乱。影响我县生态旅游形象,制约了我县生态旅游发展。二是部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无法满足要求,影响游客旅游体验。
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建议
(一)完善生态农业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创建工程: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完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食品服务体系,增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数量。(2)畜牧业养殖基地及产业化工程。以退耕还林和建设林冠下牧场为主,扩大绒山羊和可繁母牛养殖规模,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确保畜禽良种繁育工程、畜产品安全工程和动物卫生组织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3)积极组织申报“宽甸香菇”、“宽甸林蛙油”、“宽甸野山蜂蜜”、“宽甸红松籽”、“宽甸五味子”、“宽甸细辛”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造宽甸地标农产品印象;申报鲤鱼、鲢鱼、蓝莓等绿色产品认证,提升宽甸特色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完善生态工业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2)绿色和有机食品加工业项目建设工程。通过玉米、大豆、畜牧、水产、林蛙油、林果、中药食品、食用菌、蔬菜等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3)现代制药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发挥县域资源优势,通过建立药材研发基地,根据县域特点,实现现代中药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制药能力。
(三)完善生态旅游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森林旅游开发建设工程。全力推进天华山、黄椅山、花脖山等森林景区建设。(2)自然保护区营造工程。继续加大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级鸭绿江流域湿地保护区。(3)精品旅游工程。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开发生态旅游资源。(4)旅游业管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调整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深度挖掘宽甸旅游资源,创建旅游开发平台。(5)制定生态旅游统一标准,完善价格体系,提升我县生态旅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