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在身边。“快乐”新铁岭就是把人民的快乐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最高目标,关注民生,使人民具有切切实实的幸福感。人民幸福感的构建要从政府和社会两个角度,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入手,赋予人民四种感觉。
第一,政府要让人民有信任感
政府是人民幸福感构建的主导者。政府要塑造廉洁、高效、自律、为民的政府形象,抓好社会治理与民生建设。扎实稳进的扩大民生投入,推进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包括城乡公共设施的同步改善,公共服务的持续投入和社会保障的统筹覆盖。一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包括提高农村医疗社会保障标准,城市棚户区及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水电、煤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升级,农村道路、公共卫生、农村社区医疗、环境等基础设施完善、城乡生态环境治理等。二是以教育为重点突破。推进教育年活动,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办学条件均等化,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扩建幼儿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三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保护公民利益诉求和监督的权利,畅通上传下达渠道,以12345市长热线和民心网平台为主渠道,开发数字媒体的沟通平台。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完善居民自治制度,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工作,提升政府公信力。
第二,社会要让人民有兴奋感
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将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文化非营利组织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实施路径。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创造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刺激群众感官,赋予社会鲜活的氛围,进而打造富于活力,别具特色的铁岭城。一是确立铁岭市公共文化事业重点,包括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和公众利用率,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二是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增加档案管理利用率,向数字城市迈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文化服务网络。四是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五是开发具有铁岭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二人转”、“小品小戏”等铁岭本土艺术品牌。六是以“互联网+文化”为手段,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发展文化创意、网络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第三,物质上让人民有期待感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社会的就业、医疗、教育压力,使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保护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全,在安稳和平的环境下持续创造财富,持续创新动力。一是激发社会活力,扶持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证居民生活需求的物质基础。三是开放搞活市场,推动新老城区和农村市场的商品多样化,满足日新月异的生活需求。四是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推动电子化的菜肉流通记录、质量认证,保证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群众食品卫生安全。
第四,精神上让人民有归属感
让幸福安安稳稳,让快乐实实在在。作为承载人们生产生活的一座城市,要有足够吸引人所依赖和向往的能力。要能够凝聚人心,把千百万人民的意志汇聚成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一个同一的价值观念和取向,进而产生一种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民在精神上对城市的的归属需要,是比物质刺激更稳固的一种感觉。一是扎实深入推进孝道铁岭建设,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渠道,全面继承优秀的孝道民族精神,把孝道文化做成全市人民的精神名片,做成全体市民的共同特征,孝道精神便得以传递和繁衍下去。孝道成为人民之正道,成为铁岭的精神图腾。二是弘扬时代新风,培育“开放、务实、快乐、文明”的新时期铁岭精神,以继往开来,传承创新为动力,在优良的传统孝道精神基础上,打造现代化的城市精神。只有城市与人民的精神统一,才能凝聚人心力量,展现城市魅力,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的精神有归属感,则能感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