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对于我们确立提出新思想、分析新矛盾、制定新战略、提出新要求,都具有决定意义。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同志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理论创新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变化,必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谓“变”,系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所谓“不变”,系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足以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足以改变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国家的国际地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供需矛盾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矛盾关系的总变化。
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的战略判断,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对“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的新要求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的实践智慧和政治理性。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基本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化形态,是实践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现着习近平同志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境界。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时代自觉、政治自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与伦比的政治担当和天下情怀。
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围绕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国力发展状况综合分析,把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无疑进一步激励我们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准确把握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的辩证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选择即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斗争性是普遍的和绝对的。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因此,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就一定能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