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 理论文章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2018-12-12 来源:沈阳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落脚点是“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总书记这一要求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东北振兴的关注与关怀。要紧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我们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批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人民的美好生活得到了满足。但补齐短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当前民生领域仍存在许多短板,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就业、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不足问题仍然存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东北地区的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明显,如果不能尽快补齐短板,何谈共享振兴成果。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贵在用心。用心就是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多问群众意见,多搞民生“微建设”,把心思用在关乎群众利益的“小事情”上。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工作做得如何,由人民群众评判,老百姓的满意程度是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重在精准。民生领域最大的短板就是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因此,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上发力。“精准识别”就是把“扶持谁”搞清楚。贫困人口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如果不能“精准识别”,把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就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精准施策”就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准管理”就是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只有在“精准”上下足功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赢在落实。“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要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各项部署无一不是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我们应围绕民生问题,扎扎实实地补上短板,切忌说空话不落实。对已经确定的民生项目和各项政策,要全面抓好落实,把办好民生实事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一项项实际举措,实实在在地抓好每一个环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每一项民生实事都有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