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咼,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工作不断加强,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数量逐步增多,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得到了转化应用,对促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突出表现在创新主体不强,市场化体制不健全。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政府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信贷门槛较高。如我市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资金9460万元,其中,用于农业科技的资金81万兀,占比仅为0.86%。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紧缺。突出表现在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比重少。目前,我市农业劳动者达68万人,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仅700多人,占比仅为1%。。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下设2个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仅为50人左右。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融合度不够,科技成果不成熟,尚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难以推广。
针对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科研管理经验,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建立由相关管理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农业企业联合组成的统一协调机构,形成不同部门、区域、学科之间联合协作的综合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整合现有力量,建设一批区域性产业技术中心,以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重点,选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优良新品种,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建立健全以公益性机构为主、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统筹农业科技力量,形成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大推广机制,构建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主体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二、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补贴、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在本级财政中做出预算,优化投入结构,将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落在实处。市政府应针对目前我市农业科技成果研发推广周期长、风险大,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小的实际,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发挥引导和撬动资金作用;开发适合农业科技创新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贷款门槛,适当放宽担保抵押要求,培养有竞争力的承贷主体;建立完善多层次担保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加大对农业企业及农户的贷款支持力度。
三、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农业科研人员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支持各类农业科技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加大对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为其发挥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科技创新作用提供支持。构筑多层次人才梯队,持续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职业农民、新型农民培育工作,造就更多的乡土科技人才。
四、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建立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产学研有机融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着力打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道。二是要把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作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重点,以乡,业-村—品”为方向,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推广一批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通过构建“县有农业科技专家组、乡(镇)有农业技术指导员、村有农业科技示范户、组有辐射带动户”四级农技推广网络,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提升科研成果价值。定期组织市场调研和科技下乡工作,真正把握市场和农民需求,最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