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是指发展时间长、技术稳定、附加值低、具有资源依赖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去,传统产业依靠低毛利、高周转的模式快速成长。但在需求增长放缓、人口红利消退和成本压力增加三重冲击下,传统产业过往的增长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从我市的产业结构来看,传统产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创造了我市工业大部分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也是我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只有把科技创新放到突出位置,才能强化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把科技创新作为传统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来抓,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助推我市经济不断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实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科技进步发展好的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创新意识亟待加强,创新型经济发展不够均衡。有的政府和职能部门还没有完全从GDP导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对促进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战略作用认识还不到位,在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中常常更多的强调刺激短期增长,热衷上大项目,对调结构重视不够。有的企业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忽视科技研发。存在“大型企业动力不足,不想创新;中型企业怕担风险,不敢创新;小型企业能力有限,不会创新;微型企业融资太难,不能创新”的现象。我市有民营工业企业7000多家,企业研发机构仅有300余家,仅占4.2%o
二是创新要素需要强化,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投入不足。从发达地区经验来看,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要占GDP的2%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2018年我市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由于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人才和技术资源先天不足,难以满足广大企业对科技服务专业化、多样化的需求,亟需壮大相关技术人才队伍。创新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够。-些创新平台存在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权责不明确、机制不完善,硬件设施差、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
三是创新资源集聚不够,难以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企业研发机构没有形成合力。我市企业研发机构存在管理分散、行业分割、实力不均、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各个企业对科技资源实行封闭管理,资源共享和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导致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形成集成优势。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多数企业是与专家开展合作,尚未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关系,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在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科技金融等方面有待加强。
四是创新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滞后,创新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政策的落实机制不完善。2018年1月11日,营口市发布了推进科技创新十项政策,但还需加快推进制度落实,必要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还需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市科技创新仍然以企业自发为主,存在盲目性,组织化程度不高,很难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常因融资贷款难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难以得到信贷支持,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创新发展举步维艰。
二、加快科技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下一步,我市要深入贯彻十九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落实营口市《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市的设施意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着力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 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发展模式
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高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决策机制,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强市为主线,以城市建设、园区建设为牵动,改善环境和民生为立足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逐步把我市建设成综合实力较强,民营经济发达、绿色、生态的滨海城市。
(二) 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推进各领域科技创新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对壮大产业集群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优先提供政策支持。积极帮助争取国家省市立项,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换。
(三)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加快推进我市"863”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开发推广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全面促进传统技术升级。加快镁质材料高端技术、精细化工、再生资源利用、环保设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群体。
(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以获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努力争取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加快专利技术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围绕核心产品开展专利技术引进和实施,推进企业技术专利化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坚持“创新机制、提高产出、强化运用、加强保护”的原则,落实相关科技政策,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加大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力度,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 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强化政策引导和投入引领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要强化政府在经费配置中的宏观引导效率,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机制,完善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激励政策。岀台更多的科技创新的奖励政策,对通过创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对获得营口市以上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及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等,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对科技创新人才及取得发明专利的,对促进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的科技领军人物给予奖励。对专利申请费用给予补贴。二是强化投入政策。要从培育持续增长的经济增长点着眼,把科技创新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切实加大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的投入,并确保科技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其它社会事业的支出增长。争取更多上级财政资金、科技专项计划和配套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用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按国家规定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拓展融资渠道。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大对创新能力、基础设施、产业化及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健全风险担保机制、信用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的投入。四是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累计扣除及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补助政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合力攻关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
(六)实施人才战略,引导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和人才服务政策,引进先进科技人才,打造特殊科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我市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强化人队伍建设,支持留学人员回营、来营创新创业。深入推进省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民免费上大学制度,大力开展我市人才培训,加大扶持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力度。承接好省里实施的“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让更多的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来我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