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 理论文章 坚定信心 砥砺奋进 决胜全面小康
坚定信心 砥砺奋进 决胜全面小康
【2020-04-26 来源:铁岭日报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程,需要我们把握大局、明确目标,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9年12月末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2020年“三农”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深入了解、准确把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党校成立课题组,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专题研究和理性思考,形成了初步研究成果。 


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的重要信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官之年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广大农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1.扶贫工作没有完成时。任何事物发展都遵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扶贫开发工作同样也是从一个阶段向更高阶段不断推进的。2020年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的同时,要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把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坚持下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还要研究谋划2020年后接续扶贫工作。


2.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流向乡村、润泽乡村、复兴乡村。在资金投入上。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关键作用的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供水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教育质量、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生态环境等八块“短板”;在人才和科技支撑上。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健全产业指导员、技术专家组等帮扶机制,加强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脱贫带头人培养,培养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导师和领军人物,让创业创新群体便捷对接市场;在制度保障上。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3.坚定融合发展理念,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二三产业为重点。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通过以奖代补、农机补贴、贷款贴息、落实优惠电价等措施,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产品加工、打造特色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再创建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构建省、市、县产业园体系,认定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再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农业示范县。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4.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和动力。2020年,将选择部分县市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延包的具体办法;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健全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台账和管理制度;推动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则、监管制度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扩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农民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


二、会议提出“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固粮食生产能力,遏制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像抓粮食一样抓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抓大不放小”,引导大型养猪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入股加盟、托管租赁等方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要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到畜牧业,大力发展家禽业和草食畜牧业,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积极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实施好“菜篮子”工程。


2.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要站在老乡的角度看农村的短板,把老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补短板工作好坏的最高准绳;需明确现在要补的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标的短板,不是与现代化目标对标的短板,不能跨越发展阶段盲目攀比、揠苗助长;坚持现行脱贫标准,不降低也不拔高标准,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把老百姓最关心、最期盼改善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补短板的优先事项,如农村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加强生产用水、灌溉设施、生产道路、生产用电,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4.要强化大局意识、底线思维,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把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打牢稳物价、稳经济、稳全局的基础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 


三、2020年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1.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2020年我们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集中力量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脱贫任务。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关键要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工作,一方面提升对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继续坚持精准施策,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另一方面加强创新扶贫方式,促进扶贫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从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大格局,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当前来看,我国脱贫攻坚脱贫摘帽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并保持良好态势。但我们仍需注意两大问题,一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脱贫质量。不仅关注当下贫困户是否达到脱贫的标准,更要在永久脱贫上下功夫,既要让已经脱贫的贫困户继续享受扶贫政策,也要加强扶贫同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培育他们自力更生的理念和主动投身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掌握耕种养殖技能和农业职业技术,通过内外共同作用提高脱贫质量。二是要防止已经摆脱贫困的群体返贫,防止一边扶贫一边出现贫困的现象。如因脱贫基础不牢、脱贫不实、脱贫质量不高,使刚超过标准“踩线”脱贫的再次返贫,或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致残致伤等原因突发贫困。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关键是要建立起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实现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结合,避免单纯依靠政策补贴、依靠发钱发物。


3.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当前脱贫攻坚方面的政策已有不少,对于2020年脱贫攻坚仍是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会议强调,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抓紧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因此,政策一定要精准细化,分类施策,为脱贫留出过渡期,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帮扶,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帮扶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巩固帮扶成果,切实防止边脱贫、边返贫。同时,也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未来一年正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的特殊时期,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内在发展动力,激发农村活力,定会为高质量精准脱贫提供保障和支撑。


4.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体来看,“两不愁”基本解决,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可以说普遍做到了,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我们应该按照既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现行脱贫标准,不擅自拔高标准,吊高胃口,避免陷入“福利陷阱”;也不降低标准,产生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和生活水平的“悬崖效应”。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定差距和扶贫重点。确保瞄准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 


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功能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会议分别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自农村基础设施,公共社会服务,生态环境治理三个方面最突出的问题。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农村生活设施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包括:一是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条件;鼓励发展镇村公交,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鼓励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加快完善农村物流设施末端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面向农村地区的共同配送中心。二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节水供水和防洪减灾能力;推进中小型水源工程和抗旱应急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有序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三是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能和风能;完善农村电、气等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燃料清洁工程;大幅提高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推广农村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四是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加快覆盖宽带网络;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广信息服务,建立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建设,实施网络安全工作等。


2.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一是提高教育质量。合理布局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发展“教育+互联网”;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项目补助政策;加强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控;深化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倡导优生优育;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卫生室设置;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居民文明卫生素质。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推进医保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四是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意在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通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更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是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主攻方向为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提升村容村貌。二是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序推进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重金属矿区污染综合整治;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推动环境监测执法向农村延伸等。 


五、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


会议强调,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重点是二三产业,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对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要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挖掘多种乡村功能与价值;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实施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强化新型农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清理规范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加快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等。


2.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发展;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返乡下乡人员等主体协同,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建立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鼓励县级政府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降低创业门槛,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待等工作;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快将现有支持双创相关财政政策措施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拓展;适当放宽返乡创业生产要素标准,确定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等。


3.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资的整治力度。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拓展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一是要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拓宽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加强劳务协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结合农村工程建设鼓励以公代赈。二是强化乡村就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乡镇、行政村基层平台建设;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并进行信息动态管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模式;推动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三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提高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依法保障农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落实相关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农民实行分类帮扶等。


4.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始终坚持把农民拥有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一是要提高农民参与程度。鼓励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二是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加快推广多种利益连接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要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持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等。


 六、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这个传统不能丢。


1.新时期加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住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和重大政策取向。


在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领导方面,主要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加强党对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方面,主要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形式,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暴力恐怖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


在加强党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方面,主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在加强党对农村社会建设的领导方面,主要是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在加强党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方面,主要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进一步夯实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这是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基础,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党委主要领导要真懂“三农”、善抓“三农”,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到优先级、重点项上来,切实扭转实践中“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要通过交担子、压责任,树好指挥棒,让各级领导干部多到农村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看一看,多熟悉和了解农业,真情实感地了解农民的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党委农办设在农业农村部门,承担着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重要职能,也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实落地,落到农民心里。


夯实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关键是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作为党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方面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县级党委认真履行农村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坚持抓乡促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持续加强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


夯实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根本在于培养一支胸怀“三农”、能打胜仗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我国各地农村发展程度不一,情况千差万别,党的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农村政策千万条,要让党的涉农政策在农村落地,真正让农民笑,最终得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这支基本力量。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夯实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必然会让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也会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