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 理论文章 兜住民生底线 夯实幸福之基
兜住民生底线 夯实幸福之基
【2020-12-20 来源:辽宁日报】

每天早上5点,53岁的陈桂莲准时开始清理村路两侧的垃圾。陈桂莲是阜新市细河区四合镇河东村的建档立卡户,今年5月,村里设了3个公益岗,她成为村路保洁员,不仅月月有钱赚,还不耽误照顾家。

受疫情影响,就业岗位减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就业困难群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此,阜新市今年新开发1320个农村公益岗,帮助建档立卡户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增收。

兜住民生底线,提高民生温度。今年,我省出台政策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将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纳入其中。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一次性生活补助或临时生活补助、临时救助金,做好基本生活保障。

前三季度,全省为23.7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7.9亿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5亿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9123万元,为27.5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2.97亿元。

与此同时,我省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通过新开发短期性、临时性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展“百日服务攻坚 千万岗位推送”大型公益性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帮助重点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众积极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影响。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已举办各类招聘会1225场,参与企业3.9万家,发布岗位45.7万个,在线求职59万人次。

就业是脱贫攻坚的稳定器。

在广硕牧业“身兼数职”后,朝阳市朝阳县南双庙镇下杖子村建档立卡户朱宪财不仅实现了脱贫,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原来家里几间小破房,种地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在企业打工,一年能有八九万元的收入,新房也盖起来了。”朱宪财说。

我省坚持把就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建立了就业人员清单、失业人员清单和有意愿外出人员清单,开展“一对一”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对本地缺工企业的岗位信息进行分类,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筛选合适岗位,组织相关人员进村入户,将岗位信息送到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在人社部门帮助下,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衙门村建档立卡户代立军进入一家食品加工企业成为工人,“老人身体不好,两个孩子还在上学,这份工作每月能赚4000元,对家里太重要了”。

就业困难群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能实现稳定就业,除了缺少就业渠道,缺少就业技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金钥匙”,是提高技能水平、改善就业结构的长远之策。今年,我省面向就业困难群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凌源月嫂”一直是朝阳劳动力输出的品牌。今年,朝阳市依托培训机构,根据市场所需,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扩展到中式烹饪、中式面点、蔬菜种植、车工焊工、动物疫病防治、母婴护理等十余个专业,共为7179名贫困人口开展技能培训,其中建档立卡人口1173人。

提高民生保障的整体水平,关键要补齐“最短的木板”。只有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稳住就业底盘,民生幸福才能更有底气。截至11月末,全省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7万人,精准帮扶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6689户、7173人,保持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