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是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基础和关键。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十个方面理解和落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要标准是教育系统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证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学前教育,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促进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等等,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诉求。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要求,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
四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服从服务新格局。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教育系统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好。《建议》在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目标是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主要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要补齐短板、攻克短板。教育要把新发展理念具体化,从内涵、外延、工作措施等方面全面落实。教育要主动服从、服务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自觉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循环、教育与经济的循环、教育自身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等。
五是建成教育强国,要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要求,加强“四史“教育,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七是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学习者多种方式就业创业助力,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适应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八是着眼可持续发展全局。明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的主攻方向,要求“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重申“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增强综合国力、增进民生福祉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九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十是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而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我国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近年来网络本专科注册和毕业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在线教育和培训已经形成多样化格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2月到5月,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20多亿人次浏览,全国1775万大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共计23亿人次。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验,不仅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保障了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探索创新了教学模式。
新时代新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必须致力于“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核心优势,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