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五年规划为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提供重要途径,是推动国家发展战略连续稳定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社会预期的重要手段,更是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有力工具,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部五年规划的编制史,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准施策图。可以说,五年规划从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都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验,体现着我们党独特的治国理政经验。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人民意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就是按照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来制定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的过程,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来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过程。从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来看,一般经历了基本思路研究、中央建议制定、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几个阶段。从这几个阶段可以看得出: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一个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从五年计划或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来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没有哪个国家政府能够像中国政府这样,能够如此科学地制定每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将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有效衔接,并团结亿万人民群众一起奋斗,一以贯之持续到底,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一道靓丽而独特的中国风景线。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认识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正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华民族才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带领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全面编制“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闭幕,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提出并回答了党在历史转折关头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明确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前进方向,为后来的“六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对坚持实事求是作了许多全新阐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作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编制“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做出了全面部署。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连续科学编制五年规划,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始终坚持将阶段目标与崇高社会理想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我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了苦苦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是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实现这个历史使命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始终坚持将阶段目标与崇高社会理想相统一。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科学制定各个阶段奋斗目标,并狠抓落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每一个都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基础,都使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近。无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的“三步走”、“新三步走”等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还是“五年规划”的阶段性部署,都形成了一个个量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里程碑,忠实地记录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从“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到“七五”计划后基本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九五”末期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十一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十四五”时期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在党的领导下,一个一个的奋斗目标被写进一份份五年计划规划,并一以贯之持续到底。“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也正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将阶段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社会理想相统一,坚持用崇高社会理想引领阶段目标,从而用阶段目标来保障崇高社会理想一步一步实现。
五年规划这一治理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五年规划的制定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过程,是统一全党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独特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用一个又一个的五年,扎扎实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着力量,汇聚起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带给中国和世界越来越多的惊喜,诠释着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独特而巨大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依然要以史为镜,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继承下来,使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五年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