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进了腊月,年便近了,每到这时,很自然就想起听了快50年的那些唠叨:“快过年了啊,说话都注意点儿,挑好听的说,不会说就少说……”
说这话的是妈妈,前半部分是对家里所有人说的,后面一句基本就是说给爸爸听的。经历了50年的婚姻生活,有了两个孩子又有了女婿有了儿媳妇又有了外孙女、孙子之后,老爸依然是妈妈眼中最不会说话的那个人。
从腊月到正月,会说话比其他时节显得尤为重要。按民俗的说法,腊月里灶王爷他老人家要把这一年的工作归拢归拢到时候去“述职”,所谓“上天言好事”。这时节一定要多说“吉祥话儿”,要是说什么不好的话,被他老人家记住了再汇报上去了不是啥好事,所以从进腊月说话就得当心点儿。
最隆重的仪式自然是小年,他老人家“述职”当日,家家户户要吃灶糖,图的就是让他老人家嘴巴甜甜的多说好话。妈妈对这个仪式历来重视,别人家买灶糖大都看重糖的甜度,而妈妈更看重的是糖的黏性。不会说“吉祥话儿”,那就把嘴粘得牢点儿少说话。当然糖不能真把嘴粘上,但这么隆重的仪式感让人印象无比深刻,话到嘴边的时候自然会多点儿考虑再出口,一旦说错话了,老妈那是真急眼啊!
妈妈是所有认识她的人中公认的会说话的人。对“会说话”的评判一般是有两个侧面的:一是说话让人听着舒服,俗称“会唠嗑儿”;再有就是逻辑性好、表达力强,俗称“嘴茬子厉害”。妈妈一副热心肠,为人善良、行事利落,用通俗的东北话像声词表达赞美之意就是“嘁哧咔嚓”。不了解东北话的人,看这四个字张牙舞爪的字形、听这四个字短促有力的发音,有没有感觉到一股手起刀落的寒意?在懂东北话的人听来,那却是满满的绝不拖泥带水的暖意。
妈妈会说话,她也喜欢会说话的人,比如我的那个闺蜜。闺蜜那张嘴,天天都跟吃了灶糖似的。这些年,研究原生家庭影响是个时髦话题,我也曾想过妈妈对我的影响。没认真想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认真想了之后影响还真不小。比如我轻易不爱讲话,因为从小就怕说错话;比如我一旦讲话肯定就讲在点上,因为从妈妈那继承了强大的逻辑分析和表达能力;再比如,因为知道语言的杀伤力,所以我如果意识到自己话说错了或是说重了,一定会尽快地跟对方沟通……
关于后面这点,有件事印象深刻。那年手下一个新入职的小记者,采访完了没写稿,悠哒悠哒地回家了,后面一整套工序等着。好在她是把干业务的好手,人找回来之后很快就写完了。过来交稿的时候,我在气头上把她一顿狠批。等到我看完了稿子,心情也平复些,觉得对一个刚工作的小孩儿,刚才那么批评是不是有点儿重了,就想过去跟她解释一下、安慰一下,卸卸包袱。然而事实证明我想多了——隔着办公室的玻璃门,我看见她正眉飞色舞地跟大家讲“你们不知道刚才我把主任气成啥样了,哈哈哈……”一回头看见站在门口被气笑的我,她的笑声比刚才还大……从此喜欢上这个爱大笑着说话的小丫头,一直到现在,十几年了没变。
之所以想第一时间去沟通解释,是因为我一直相信语言有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造成的后果可能不可估量,这种认识绝对跟从小听妈妈讲的那些话有关。比如从记事起,在饭桌上妈妈就常说“不许剩饭碗啊,要不将来找个麻子女婿;不许刮饭勺子,要不将来对象长得黑……”小时候因为害怕妈妈,不得不听、不得不做,也不觉得这话有玄机,会与将来配偶的颜值有关系。及至大了些,好习惯都养成了,这些话渐渐都要忘了,直到结婚后不长时间的一次家里吃饭时,弟弟突然看似漫不经心地问张先生:“哎,姐夫,你小时候吃饭爱刮饭勺子不?”完全不知其中奥秘的张先生老实地回答:“爱啊,我还挺爱吃那锅巴呢!”这个回答换来的,是爸爸妈妈的大笑,是我的一个白眼,是弟弟的一声长叹:“天啊,真理啊,20年后检验啦!”
妈妈一定也是相信“吉祥话儿”是有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的,用她朴素的观点阐释其中一种表现,就是“孩子都是顺话儿长”,意思就是你总说孩子是什么样,孩子就真的会长成什么样。比如你总对孩子说“哎呀真乖真漂亮”,孩子就真的会又乖又漂亮;如果总抱怨“这孩子太淘太作人”了,那他真的就会越来越作。我年纪小的时候还觉得这仅仅只是寄托美好希望的慰藉罢了,越大越觉得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啊,这就是激励教育、就是爱的启蒙啊!对世界怀有美好感恩心的父母,孩子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总是怨恨暴戾的人,孩子又怎么能有安全感和规则意识?原来那些“吉祥话儿”里,每一个字都是她的祝福!
第一次听见“顺话儿长”理论是在刚怀孕的时候。妈跟张先生说:“孩子都是顺话儿长的,多听好话孩子长得好。走街上你机灵点儿,看见长得丑的、怪的赶紧把悦儿眼睛挡上别看。看见别人家小孩,长啥样都说长得好看啊!”一直到进产房的时候,看见大夫、护士,妈还跟人家说:“哎呀你俩长得真好看,你们给接生孩子肯定也好看!”虽然人家确实长得挺好看,但这么联系着被夸估计也是头一回。当孩子终于以好看的面目呈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妈妈放下心来,十个月来的阶段性“吉祥话儿”确实收到了效果。“嗯,一看这孩子就命好,聪明,净挑你俩优点长的。”于是,我们知道,将伴随宝贝终生的又一段饱含深情的“吉祥话儿”历程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