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强调:“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生猪、鸭鹅加工产业,打造辐射全国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中央和省委、市委对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说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鞍山市农产品加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鞍山市农产品加工业到2020年底,产品增加值达190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增加值的15%左右。海城市以饲料、粮食、南果梨加工为主,饲料年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台安以畜禽加工为主,鸭鹅年加工量在35万吨以上;岫岩以食用菌、原生态饮品加工为主,食用菌年加工能力在25万吨以上。
二是形成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到2020年,鞍山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56家,占全市工业规上企业的15%左右。海城饲料加工的龙头企业有英联、盛利、正丰饲料等;南果梨加工龙头企业有辽宁东汇食品公司等;台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安井食品、鞍山九股河食品、鞍山星奥肉禽等;岫岩食用菌加工的龙头企业有鞍山纳曼科食品、鞍山东达食品等;原生态饮料加工有辽宁深山食品、辽宁中兴生物、岫岩玉福顺等。
三是形成了几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园区。例如,海城农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海城农高区和腾鳌镇;台安农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台安农高区;岫岩农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岫岩前营农高区。
四是形成了几条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海城形成了南果梨加工产业链、饲料加工产业链;台安形成了养殖及畜禽加工产业链;岫岩形成了食用菌加工产业链和水果罐头饮料加工产业链。
农产品加工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鞍山市农产品加工业经过多年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较少。比如畜禽产品加工以屠宰分割为主;果蔬及食用菌以简单分拣、冷藏、包装为主,产业整体层级不高。
二是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致使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竞争力不强,利润空间有限。
三是产业链较短。由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都是初加工,二次以上加工转化率较低,从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四是现代产业化经营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例如,鸭鹅产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应该是:粮食—饲料—饲养—屠宰分割—食品加工再加工—销售。目前我市鸭鹅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不完善,鸭鹅加工及深加工不健全,销售环节不配套,产销一体化产业链尚未形成。
五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由于资金不足,企业无力研发和技术改造。技术储备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研发能力不强。
六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各种支持政策力度不够。
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相关部署,针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以下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和更高层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重点领域。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既要制定年度计划,也要制定中长期规划。要制定好战略目标,确定好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应该是:做优绿色果蔬加工;做深畜禽产品加工;做强饲料产品加工;做大特色农产品加工。
二是注重本土特色,建好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赖于农业为其提供优质的原料。而原料的提供又有赖于原料基地建设。要优先发展具有鞍山优势的绿色、特色农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良种的引进和改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好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
三是推进科技进步,注重人才培养。实现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确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后,就要开展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投入,建立包括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在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点是企业家这种特殊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打造一支勤奋好学、勇于创新、踏实苦干、有战略思维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四是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地理标志品牌。要提高对品牌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刻认识品牌是姓氏、是旗帜、是破冰船、是市场,得名牌者得市场、得天下之财富。农产品精深加工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做好绿色生态这篇大文章。同时,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突出精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领导与服务。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弱势产业,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财政上政府要对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给予一定支持,可以建立农产品精深加工基金,对好的项目、好的产品和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可以通过贴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项目和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广开方便之门,积极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