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更深切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中国就不会在短短四十多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也不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42年前,1978年11月24日那个夜晚,在一间低矮破旧的茅草房中,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村民,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光,怀着忐忑的心情,共同起誓:“从今以后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这事如果干不成,带头的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社员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他们偷偷的在一张薄薄的草纸上按下了一个个红手印,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张薄薄的纸,这件被他们认为是赌上身家性命干的事情,竟然成了引发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
这件事情过去不到一个月,1978年12月18日,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从此,中国改革的春天到来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因此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场深刻的变革也给地处辽北的铁岭带来发展新机遇,这一年,清河发电厂建成投产,在当时,像清河发电厂这样的超百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厂还是全国首座,亚洲最大。咱们铁岭人民在国家发展新形势、新政策下,拨开云雾,见到前行的曙光。从那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通过数据我们会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个判断有更深刻的体会。1978年我国GDP总量为3679亿元人民币,而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国GDP总量已接近100万亿;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仅是343块钱,到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30733元。从我们铁岭地区来看,1982年,铁岭地区开始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被更广泛地调动起来,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开始逐步实现。1984年,省辖铁岭市成立以后,辽北地区更是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年我们铁岭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08元,比1978年增长40倍以上。改革开放之初,铁岭地区三产比重为42.1:40.7:17.2,第三产业占比较低。2018年,铁岭市三产比重调整为23:31.8:45.2,第三产业比重较1978年增长163%,第三产业稳步壮大,信息通信、金融、物流、文化教育、房地产等各类现代服务业获得长足发展。说起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其实除了数据以外,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尤其是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们,他们真真正正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我的父母就出生在六十年代,从小我就常常听父母讲起他们的经历,家里保存的一张张粮票还保留着那个物资短缺年代独有的气息。相信现在许多家庭也都能找到关于那个时代的印记。我记得父母讲过他们小时候在灶台边等着吃熬完猪油的肥肉渣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去买猪肉的时候,大多都喜欢买瘦多肥少的那部分吧,但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最受欢迎的是肥肉而不是瘦肉,因为肥肉还可以炼猪油炒菜用,计划经济的年代,一个家庭仅靠分配的油票换来的少量豆油是绝对不够用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过去在农村,谁家要是买上一台电视机简直就是全村的新闻,邻里乡亲恐怕都要挤在一间屋子里看电视剧。在许多人的记忆里,《渴望》、《封神榜》等电视剧都是和邻里乡亲一起看的。连电视都是稀罕物,更别提座机电话、电脑和手机了。而我们今天,早已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目标,更是成为全球新媒体用户最大国,互联网用户达到8亿多。短短四十几年,就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贡献。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样的判断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口中早就有类似的判断。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他说过这样一段对后来影响极为深远的话:“资本主义发展了好多年,我们才多长时间,再耽误不得了,手软不得。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这段话对“中国未来究竟要走什么样的路”这个问题做出了十分精准的说理和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改革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中国要前进,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2013年11月,我们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紧接着,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段历程,大家都有切身感受。无论是我们党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还是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包括对军队的革命性重塑等等,各领域的改革都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上下一心,啃下了不少硬骨头,穿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蹄急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回望这42年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单从农村来讲,就经历了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咱们每一个村庄、每一户农家、每一位农民都在改革中有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应该说是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今天,我们的改革仍然在路上,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当然这种推进不是盲目的,而是有一个总目标作为牵引,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不久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也与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总目标相契合。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实践证明了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更好的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整个国家各领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最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未来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也要把握一定的方法。首先,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像习近平总书记常讲的那样,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推进改革,绝对不能在根本性的问题上犯颠覆性的错误。现在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还不特别清醒,我们必须要有定力,有判断。特别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我们更应该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清醒。
当前我国改革到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对于我们普通干部群众来讲,要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事实上,改革绝不仅仅是决策层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事情,而且应该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事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我们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共同逐梦,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