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 理论文章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2021-06-10 来源:中共铁岭市委宣传部】

古语讲,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碗里要装自己的粮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到东北三省考察期间讲的,谈的是粮食安全问题。咱们国家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淡水资源仅占世界的6%,耕地资源也只占了9%,却在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如果老百姓吃不饱饭,饿肚子,那社会将会成什么样?还能安定有序吗?还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吗?所以说,吃饭是一个大问题,咱必须得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那么,咱们的粮食生产到底怎么样?


一、伟大成就:粮食生产方面取得的突破


有个美国人叫莱斯特.布朗,他曾经通过一篇论文向全世界提出了一个问题,叫《谁来养活中国》,他认为中国水资源短缺,高速工业化进程对农田的大量侵蚀、破坏,再加上人口增长,到21世纪初,中国为了养活10多亿的人口,可能得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这可能会引起世界粮价的上涨,对世界的粮食供应将产生巨大影响。今天,我们用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能养活自己。现在我们不但没有的粮食危机,日子还越过越好,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国家的政策好,二是咱们中国人民勤劳,三是农业科技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今,中国人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在为世界乃至全人类做出贡献。


(一)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标准,每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标准是400公斤,而建国初期国人均年粮食只有200公斤,只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到了2018年,这个数已经超过了470公斤,增长了1倍多。而我国的人口已经从当时的5.4亿人增长到了现在的14亿,人越来越多,人均粮食也增加,这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居民饮食结构逐步升级


听老一辈的人讲,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人在坐汽车时候因为晕车吐了,被日本鬼子抓起来,原因是发现他吃了大米饭,被定罪为经济犯,大米得交给日本人吃,中国的老百姓不能吃自己产的大米。出生在50年代的长辈们,都赶上了闹饥荒,半饥半饱的日子刻骨铭心啊!直到现在要是有米粒掉在地上,长辈们一定都舍不得扔掉。过去一个家庭一年才吃2斤油,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肉,还不能管够吃;现在,只要想吃,几乎随时都可以吃到,而且是随便吃。我们的饭桌上,还可以吃到海鲜,牛奶(《红楼梦》里贾母吃的牛乳)也成了平常饮食。今天我们直接吃的粮食减少了,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增加了,吃得不仅好,还特别注重营养搭配,以前过年大肘子、大排骨多,现在爽口素菜备受欢迎。孩子们的身高都明显高于父母,还特别聪明,这都是国家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三)贫困人口数量迅速减少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挨饿,老乡贫困那不叫小康。政府通过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补贴,取消农业税等方法,实施精准扶贫,到2019年我国底贫困人口只剩下551万。2020年,我国将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全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二、居安思危: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仍然是靠天吃饭的产业,我国的土地和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少,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粮食需求不断增加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高质量牛奶、鸡蛋、肉类的需求不断上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大量农民从农村走到城市,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单纯玉米、水稻、大豆种植已满足不了当下需求。二是对饲料用粮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玉米、豆粕等产品的需求增加。三是大豆缺口越来越大。我国在1995年之前是大豆出口国,但近些年来,大豆产业被国外资本控制,自己只能生产十分之一,剩下的全依靠进口。还有,目前全球粮食贸易总量只有两亿吨,我国粮食总需求近几年都保持在5亿吨以上,一旦发生战争或者特大灾害,粮食安全仍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耕地数量少


从1997年到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23亿亩,因此国家划定了18亿亩土地红线。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亩,还不足国际平均线的一半,可以说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少。这种局面的造成,主要是由于建设用地规划粗糙造成了耕地的流失和浪费,还有违规使用土地的情况仍然存在,再有土地污染、水力资源不足等造成土地沙化、盐碱化,使耕地面积下降,粮食生产的压力上升。


(三)传统方式种粮不赚钱


受国际市场影响,玉米、大豆等主粮价格偏低。而且随着农药、化肥、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部分农民种地不赚钱了。比如,铁岭县一朋友算了一下账:他家种一亩玉米成本大概是465元,其中包括玉米种加播种80元,农药、肥料、除草剂、追肥215元,浇地、收割、脱粒170元,成本太高了。他因为比较年轻,又肯干,所以有很多活都自己干了,不用再花劳务费。但对于老人、孩子等留守人员,那成本就要更高了。那么,西方发达国家怎么种植粮食呢?人家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设施农业发展快,所以他们在粮食成本、产量和品质方面都具有优势。就因为现在种粮不赚钱,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造成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等问题,未来谁来种粮食值得我们思考。


三、应对挑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务必要端好自己的饭碗。省长抓紧“米袋子”,市长提好“菜篮子”,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一)严守土地红线保护好手里的耕地


铁岭所拥有的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全世界仅有四大块黑土区,分别是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以及南美洲阿根廷至乌拉圭的潘帕斯草原。根据相关分析,黑土地腐殖质含量是黄土地和红土地的5到10倍,黑土地在肥力、土质结构、有机物含量上均优于其他土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好、保护好手里的耕地。咱们每一家的承包地已经得到了确权,这是我们的“命根子”,谁也不能随意破坏,不管是后台多硬,不管什么大款土豪,你占用了国家的耕地,就要受到严厉处罚。而且现在的土地承包法一轮就30年,中间不作调整,为我们长期耕作提供了稳定保障。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当前形势下,再按照“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方法种粮食,已经走不通了。设施农业、多种经营、集中种植、连片种植……运用新科技手段,采用更合理高效方式种粮,正越来越受到欢迎。而且,因地制宜适时调整种植结构,也满足了当下增产增收的需求。咱们铁岭正在建设“两区”,即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把754.9万亩城市周边和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为“两区”建设做好充分准备,这是我们发展农业的大好时机,把这两区建设好了,国家会有更多投资进来,会产生更多的产业,有经济活动,农民就会富裕起来,同时也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三)学习现代种粮科技知识做新型农民


老话讲,“打铁必须自身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活到老,学到老”。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我们手里有田地,千方百计种好粮食,既能端牢自己的饭碗,还能赚更多的钱。要求我们农民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掌握如何使用高质高产的种子、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如何避免农药残留、如何提高作物产量等等知识。只有在科技知识的指引下,只有我们成为新型现代农民,我们才能更好地让“黑土地”结出“金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