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位于辽宁东部,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水资源丰富,拥有全省最大的水库——桓仁水库,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库容34.6亿立方米,是辽宁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随着大伙房输水工程顺利通水,桓仁水源地已开始承担7座城市、2300多万人供水任务;辽西北调水工程竣工后,桓仁将成为抚顺、沈阳、铁岭、阜新等12座城市、4000多万百姓的饮用水水源。因此,桓仁县委、县政府把保护水源、捍卫水质当成目前及今后的首要任务,坚持“护、管、治、养”四字方针,全力打造辽宁放心水源。
一是坚持以“护”为先,全力抓好水源保护。桓仁作为大伙房输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2155.1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0.8%。为加强桓仁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担任主任,分管副县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发改、公安、财政、国土、城建、环保、水务、安监、农发等部门“一把手”领导组成的水源管理委员会,并于2014年4月组建水源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水源保护治理工作。同时,提出“五有”要求,推动各部门各负其职,各尽其责,确保水源保护工作有思路、有措施、有分工、有合作、有效果。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明确招商引资项目必须为保护水源让路,杜绝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落户桓仁,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一切与供水无关的项目,二级保护区内坚决不再设置排污口。目前,县政府发布了《关于逐步取缔桓仁水库网箱养鱼的通告》,自2015年12月31日起全面禁止在桓仁水库发展网箱养鱼;制定了《桓仁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生态移民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一级保护区生态移民工程;编制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搬迁计划》,对二级保护区内的18户畜禽养殖业户实施搬迁,努力确保水源地实现零风险。
二是坚持以“管”为重,全力抓好水源监管。县政府投资600多万元,加强桓仁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大水源和重点企业监测频次,做到污染事故早预防、早治理。在此基础上,以新《环保法》正式颁布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成立了县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21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桓仁金山热电有限公司、桓仁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超标排放等违法问题予以立案处罚;对辽宁震瀚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的油库依法予以拆除;对万乐岛景区内的餐饮和住宿予以关闭和取缔。同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规范化管理,开展保护区定界立标工作,设立宣传牌20块,警示牌14块,界碑200个,起到了良好的水源地保护作用。
三是坚持以“治”为重,全力抓好水源整治。县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2011年以来投入资金197亿元,重点对水源保护区内村庄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和饮用水源实施综合整治,全面遏制农村面源污染对饮用水源的威胁;大力实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2011年以来争取中央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16亿元,建设了15项水源保护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清理水源地积存垃圾,每年在开春和汛期后,组织水务、环保等部门,以及相关乡镇政府,清运桓仁水库及入库河流垃圾,确保水面无漂浮物、岸边干净整洁。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桓仁2006年以来化学需氧量(COD)减排1782吨、氨氮(NH3-N)减排552吨,圆满完成“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减排任务。在此基础上,县政府编制了《大伙房水源保护区(桓仁水库及浑江输水河道部分)综合治理五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8年),计划投资26.5亿元,从一级保护区封闭管护、绿色和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生态化发展、矿山综合治理和持续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完善、河道整治及生态封育、青山工程、环境风险防范及预警体系建设八个方面进行水源地综合整治,确保形成水源地治理长效机制。
四是坚持以“养”为本,全力抓好水源涵养。多年来,桓仁坚持“治水是标,养水是本”的科学理念,动员社会各界,全力实施水源涵养工程。通过政府主导,全县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438万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23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全省最高的78.39%,发挥了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据2014年监测数据显示,桓仁水库、哈达河、六河、富尔江、亚铅河、红汀子河和友谊河等水质稳定达到各类功能区标准,水环境质量控制较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为保障全省城市供水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