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振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贡献抚顺力量。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力度,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智慧化,推动更多事项当场办、一次办、限时办、网上办、异地可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实现在抚顺“办事不求人”。坚持把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创新完善政法系统服务企业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各项措施,让企业在抚顺放心投资、安心发展。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区水系“畅通活水”等更多生态体验场景,用良好生态吸引人,用宜居环境留住人,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具吸引力。
加快产业调整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围绕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要求,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推动“六大产业”建链、补链、延链,打造国家级高附加值新型原材料基地。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优势产业赋能增效,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发展壮大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实现“老字号”新发展。聚焦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实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工程,加强石化下游产业配套衔接,支持抚矿集团转型升级,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原字号”深开发。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项目,积极培育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健康文旅等产业,实现“新字号”快成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工业数据潜力挖掘力度,加快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引导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实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对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深度谋划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突出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能耗限度“六度”标准,细化产业链招商图谱,注重撬动社会资本,推动域外引资实现稳增长、高增长。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落实领导干部包保、“项目管家”、工作专班等推进机制,提供全周期服务,做好各类要素保障,统筹抓好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综合利用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推进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沈白高铁、上药集团原料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聚焦全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承担起加快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的双重使命。主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在空间规划、发展标准、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向沈阳靠拢,产业集群化发展、功能差异化建设,助力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积极融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发展,主动接受政策辐射,强化大数据、大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衔接,实现错位互补发展。加快融入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打造全省最重要的水源生态涵养基地。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做足高质量发展的成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解决好民生问题、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接续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2021年行动计划”,全力以赴抓就业、增收入、兜底线,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引向深入,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振兴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抓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发扬斗争精神,落实好为基层减负工作负面清单和13条具体措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坚持“实好干”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专项行动,带头打“攻坚战”、啃“硬骨头”,确保“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