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培育丹东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研究
——以食品业为例
丹东的特色食品丰富多样,集合了满族、回族、东北、山东、朝鲜的风味于一体。首先丹东是边境,对面就是朝鲜,所以朝鲜风味的小吃到处都是;其次,丹东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最多,占丹东市总人口的32%,所以满族风味的小吃也数不胜数;同时毗邻朝鲜,朝鲜风味风行。再次,丹东东港位于鸭绿江入海口,吃上刚打捞的又新鲜又便宜的海鲜非常方便,但结合丹东特色产品品牌较少,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打造品牌势在必行。
丹东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与产品特色优势,本课题将从丹东的特产优势、海产品特点、农副产品特点、交通优势出发,结合品牌战略与产品规划,结合电子商务,为丹东发展优势产业:海产品与农副产品,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一点建议。
一、丹东优势产品调查与介绍
1. 海产品
丹东的海鲜大部分是从东港捕捞的,还有小部分从浪头港上岸,所以相对的,东港的海鲜要比丹东市区的海鲜更便宜。丹东位于鸭绿江与黄海的入海口,这里的水域俗称“两混水”,所以这里的海鲜如螃蟹等,要比从山东、大连等海岸捕捞的螃蟹卖的贵、更好吃。丹东本地的特色海鲜有黄蚬子、黑蚬子、虾爬子(皮皮虾)、螃蟹、海螺、海蜇、泥溜子(泥螺)、面条鱼等等。
黄蚬子是只有在丹东才能吃到的贝类,肉肥味鲜,做法也简单,家庭里只要用开水煮开口了就可以吃,实在是鲜美之极。在饭店里就一定要点一道:原汁蚬子,就是用黄蚬子带着原汤调成。
螃蟹是海鲜家族必不可少的。在丹东的东港捕捞的一种“飞蟹”是丹东的特产,其他海域没有这个品种。东港飞蟹生活在深水中,个大肉鲜,一直是蟹类中的上品。但是由于数量较少,价格就高,旺季曾达到120元一斤。
以特色的黄蚬子、螃蟹为例,可见丹东的海产品具有味道鲜美,品质优秀,风味独特的特点,在海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同时在食用方法上也具有丹东地区特色,如腌制的虾爬子、腌制的生虾、原汤的黄蚬子、生拌章鱼酱等产品,都具有良好的竞争力与特色。
2. 农产品
“中国草莓第一县”——辽宁东港 ,从最早引入到如今的中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东港进行草莓生产已有百年历史。沿江沿海的湿润气候、地处北纬40度草莓最佳生产带等客观条件为东港草莓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目前该市草莓栽培面积已达15万亩,总产量达到30万吨,实现产值10.5亿元。
东港市向国家申请注册了“东港草莓”地理标志商标,向农业部申请并被验收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草莓)生产基地。“东港草莓”品牌被农业部信息中心评为全国地域品牌百强,品牌价值已逾14亿元,还被省社科院与辽宁农民报等多部门评选为辽宁农业十佳品牌。
板栗是丹东的优势经济林树种,自然条件有利于丹东板栗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占辽宁省的90%以上。丹东板栗属日本栗系统,适合日本市场口味需求,板栗肉占日本市场30%的份额。丹东板栗栽培面积发展到115 万亩,年产量超过2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已成为全国板栗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基地。
有几百年历史的丹东石柱参是中国国参之冠,一般需15年以上成货。石柱参的药用价值很高,对被正气、生津液,以及充实体内阴阳气血、扶助衰弱脏器功能有疗效,被称为延年益寿之宝。这种人参只产于宽甸县的石柱村,所以愈加名贵。
3. 特色民族食品
丹东的民族特色产品,主要表现为朝鲜族特色与满足特色。
丹东的特色食品丰富多样,集合了满族、回族、东北、山东、朝鲜的风味于一体。首先丹东是边境,对面就是朝鲜,所以朝鲜风味的小吃到处都是;其次,丹东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最多,占丹东市总人口的32%,所以满族风味的小吃也数不胜数;同时毗邻朝鲜,朝鲜风味风行。再次,丹东东港位于鸭绿江入海口,吃上刚打捞的又新鲜又便宜的海鲜非常方便,但结合丹东特色产品的品牌较少,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打造品牌势在必行。
香滑松软的馇子在丹东是满族的小吃,用玉米面制成,颜色金黄。在遍布丹东大街小巷的所有餐馆,随便一家都可以吃到好吃的馇子,可惜这种丹东最最普通的食品,出了丹东市就再也找不到它的身影。
焖子是地道的丹东小吃,也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外地也有叫焖子的食品,但是和丹东的焖子并不是同一种东西。焖子的原料是淀粉,加水搅拌并熬成透明状,冷却后结成冻,切成小方块。
酸汤子是纯正的满族小吃,也是玉米面制成的,形状和颜色都类似馇子,比馇子粗些,颜色浅些。因为经过发酵,味道要比馇子酸很多。
丹东毗邻朝鲜,所以朝鲜风味的美食比比皆是。朝鲜冷面是比较常见的朝鲜美食,有荞麦面的和白面的,很劲道。朝鲜冷面的汤汁很讲究,牛肉汤配上辣白菜,酸甜口味。在家里可以自制朝鲜冷面。
二、存在的不足
1.发展缺少统筹与质量监管
在个人调研过程中,丹东东港的村村电商发展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例如在东港火车站附近的海鲜商店、韩国进口商品等等,是非常具有丹东特色的优质产品。个人认为,丹东城市港口经济的发展,以港兴市的战略,可以比做很多的重工业、高产值、高代价的发展更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多年以来,丹东的轻工业、食品、旅游等产业已经成为丹东发展的重要方式了,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并在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后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中央开始倡导,丹东完全可以抓紧内部消费、养老产业、生态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结合互联网+与物流发展,完成经济转型,向服务性经济转型,那么基础物流,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都可以抓住这一波新发展的机遇。
2.发展缺少品牌与整合
由上面所得,我个人被产品所吸引,回家后上网搜索,并购买了商品,这个过程,仅仅是买卖两方的活动,淘宝这个平台收取了卖方小商户的“服务费”,其中交易行为并没有产生税收,可以说,当地政府并没有受益,这是目前需要研究的丹东经济发展问题之一。
同时,淘宝上的搜索,繁杂且难辨好坏,有用的信息量低,也会被淘宝方面因“服务费”所操纵,想要购买到心仪的产品很不容易,尤其是丹东发展的特产产品,多集中在食品与小商品方面。作为笔者在网购的时候更喜欢“大品牌”、“京东自营”这样的放心货,虽然价格较高,但是产品与售后都得到了保障。在本课题的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丹东特色的产品,却五花八门,并没有什么大品牌,例如好吃到不行的章鱼酱,搜索方面却挂着“韩国”“自制”等标签,试想如果丹东政府无论是以行政手段或是经济措施,将丹东的特色海产品整合成一个大品牌,那么无论在产品的质量把关方面或是网络搜索热度与品牌知名度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整合丹东特色商品品牌是一个更大的课题,也需要非常多的人力与财力,如果去实施,一定会成为丹东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三、培育丹东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建议
1. 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积极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深入建设丹东市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增加大数据产品服务供给与网络技术支持等等。
抓好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与拓展,重点做好丹东特色蔬菜,东港草莓、贝类,凤城板栗、山野菜,宽甸食用菌、淡水鱼、中药材、满足特色食品等示范区的培育。建立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应重点培育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联合品牌与商业联盟认证等手段,支持农产品企业开展国内外商标注册等品牌打造行为和建立产品质量提升机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举办的各种经贸活动,提高特色农产品份额,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融入发展特色外销经济。
2. 物流集中建设与集散
在丹东特色食品产业与农产品物流建设方面,应鼓励东港黄海水产品市场、宽甸北方山奇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通过吸收社会资本等形式,建立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农产品流通大公司、大集团。大力发展产地贮藏设施、物流冷链系统,建设东港草莓、凤城板栗、宽甸淡水鱼、宽甸食用菌等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市场,加快丹东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
大力发展农民超市对接、网络电子商务、连锁加盟经营、物流配送上门等现代流通方式,减少交易成本,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主体。支持丹东特色农产品走进丹东市内市场,走出省内市场,通过网络与物流平台走向全国,同时顺势出口,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例如开辟公众号与微博营销号等网络专门方法,逐步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的合作格局,确保丹东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与延伸。
3. 大力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大丹东品牌
按照“一县一业”战略,发展东港草莓、凤城板栗、宽甸中药材“一县一业”特色产业规模,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实现由简单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粗大包装向小巧即食包装转变,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发展循环经济、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相结合,建立现代农产品加工发展模式。
保证果蔬、畜禽、水产、林特产品,粮食产业与现代种业等产业链条发展。粮油产品重点发展主食加工业,积极开发副产品综合利用,大力提高优质白酒产量,打造优质知名品牌,例如凤城老窖;果蔬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加工,开发果蔬特色产品,提高质量,保证食品安全,例如罐头加工业发展,与时蔬果品当季物流运输发展与销售;水产品应重点发展系列成品鱼制品、风味食品、速冷制品、保健方便制品等。
突出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巨人”企业,加强品牌打造,加强品牌联合。着力招商引进农产品与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丹东本地的行业领军企业。
加快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鼓励龙头企业自身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引进或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建立奖励机制,着力培养有实力的企业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的发展品牌,着力打造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