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研究——以辽宁省丹东市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开放条件下取得辉煌成就;立足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全面对外开放迎来新局面,开启新征程。丹东作为国内最大边境城市,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加快区域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加强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境外投资合作促进工作,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多措并举努力构建区域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开放发展;新格局;丹东市
中图分类号 f125.4
一、丹东市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现状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走出去”有关优惠鼓励政策,加强与各外经企业和境外投资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有利时机,开展了丹东市参与辽宁到欧洲和俄罗斯、蒙古的(辽蒙欧)、(辽蒙俄)出海大通道建设的调研工作。二是紧紧围绕国际产能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三是根据丹东市实际状况,商务局将丹东市企业开展“一带一路”战略工作重点定位在“五个地区、三类企业”,即以东北亚、东南亚、东欧、非洲和南美五个地区为重点,组织已投资类企业、在投资类企业及未投资类企业,促进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二)服务企业积极走出去 开辟新兴投资地域
市商务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外投资项目对接的一系列活动。分别组织丹东市10家企业参加了辽宁省与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举行的投资说明会、辽宁省与蒙古国投资说明会、省政府举办的非洲大使投资说明会,“辽宁省走进非洲产能合作论坛”等。
(三)丹东国门湾互市贸易区建设有所突破
丹东市加快推进丹东国门湾互市贸易区建设,力争早日正式通关运营。丹东市商务局与丹东海关联袂,一方面积极与大连海关、省商务厅沟通,推动上级部门尽快审核、批准《丹东国门湾互市贸易区进口商品目录》,尽快验收国门湾互市贸易区的监管场所及设施;另一方面,指导国门湾互市贸易区运营企业打造互市商品深加工产业链和商贸文化旅游产业链。
(四)打造对外开放战略平台
综合考虑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区位优势、开发开放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按照“开放聚焦、产业向海、城市南拓、旅游辐射”的总体布局思路,重点规划建设若干对外开放战略平台。
1、申报丹东综合保税区
积极推进以大东港及前阳陆港物流园区的条件成熟区块为基础建设丹东综合保税区,重点拓展转口贸易、保税物流、进出口加工、国际展销等功能,打造丹东开发开放的核心承载平台和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合作平台。丹东综合保税区今年将完成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项目评审等工作,申报材料上报省政府、国务院并及时跟进协调海关总署和商务部,争取这一对外开放新平台早日获批。
2、打造国际港口物流区
以大东港国际物流区、前阳陆港物流园区为主体,重点拓展港口运输、国际中转、集装箱联运、粮食物流、冷链物流等业务,建设现代化国际物流基地。将丹东打造为“一带一路”东北线国际物流基地。
3、打造现代临港产业区
以丹东新区为核心,沿丹大高速公路和201国道等沿海沿江地区,以打造出口加工制造基地为导向,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造船及海洋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农林水海产品深加工产业、可再生资源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百里临港产业走廊。
二、丹东市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优劣势
(一)优势分析
丹东毗邻朝鲜,从汉代起就是面向东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具有连接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的主要通道,具有对外经济发展的地缘优势。随着朝鲜半岛形势明显缓和,2018年辽宁省政府在《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向国家申请适时成立“丹东特区”,为丹东市提升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
(二)劣势分析
一是受近年来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丹东市项目储备不足、开复工项目不多,目前半岛局势虽然发生了积极变化,但还未形成实质性的可操作空间,投资者仍然持等待观望态度。同时受联合国对朝鲜实施制裁影响,丹东市对朝进出口大幅下降,外经外贸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二是面对全国开放大棋局和国际局势变化大环境,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来谋划对外开放的能力不足。三是是贸易、投资、通道、平台之间缺乏统筹,缺少利用外资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平台建设进展总体缓慢。四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够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思考少、行动慢、成效不明显。
三、推动构建丹东市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1、加强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提升港口功能,推进深水化、专业化泊位和30万吨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完善港口功能和配套设施,提高港口生产自动化、管理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海洋红港区形成吞吐能力。
(2)推进丹东机场建设,促进机场对外开放,巩固已有航线优势,积极开辟国内国际新航线。
(3)通过“辽蒙欧”国际运输大通道和中俄铁海联运,带动俄罗斯、蒙古、东北东部及欧洲货物在港口集散,促进丹东港作为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推动煤炭、矿石、木材及集装箱货运量的快速增长。
2、加大开放力度
(1)了解丹东特色,以特色作为突破口来研究开放。由于丹东毗邻朝鲜,早年国家出于安全布局考量,丹东的大量工业产业迁移到了国家中部及南部,目前丹东以轻工业发展为主,不应盲目效仿其他工业发达城市发展路径,应重点培育自身特色产业发展:如汽车及零配件、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加工、水产捕捞和加工、食品加工、房地经营、餐饮,以及矿产开采和粗加工、电子元器件生产等行业。
(2)突破局限思维,深度挖掘需求。丹东的传统贸易伙伴有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等距离丹东比较近的国家,但近年来这些国家对丹东的投资力度正在不断减弱,在巩固上述常规贸易伙伴同时应注重培育新市场,特别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伙伴[1]。应认真做好140余个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保障资金足额按时发放。鼓励有一定生产加工能力、产品质量与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企业,参加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斯里兰卡机械五金汽配展和上海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等国际展会,从而开拓企业视野,促进企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层级迈进。
(3)不断提高跨境电子商务覆盖面,做好电子商务平台推广工作。着重利用好丹东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大连迈克集团的设备时代网和国门云购等商务平台。
3、做好境外投资合作促进工作
(1)抓好境外投资项目建设,重点完善丹东华纳置业有限公司非洲纳米比亚工业园区建设,推进曙光集团在俄罗斯、西亚和南美地区投资的汽车制造、组装、维修网点布局项目,东方测控集团投资美国的研发中心项目,北方山奇有限公司在俄罗斯投资的尼古拉综合保税园区项目。
(2)继续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洽谈曙光集团俄罗斯和非洲汽车销售服务网点建设项目、丹东华纳置业有限公司投资纳中商贸物流园项目、丹东金丸集团自动胶囊机生产线项目、东方测控集团矿山测控设备和医疗设备项目、丹东大地科技公司开采矿产项目等,推进项目尽早洽谈签约。
(3)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充分发挥日林集团、辽宁建设交通集团、辽宁鲲鹏建设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扩大对外工程承包,推动行业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带动各类商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加强对外劳务和境外工作承包队伍建设,按照《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结合省外经贸厅下放对外劳务资格审批权和外派劳务合同备案,认真规范现有的对外劳务公司和境外工程承包企业行为,按要求审核、登记注册和规范管理,确实保证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2]。
复制推广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对接辽宁自贸试验区新途径,深入推进“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3]。落实国家和省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强化项目储备,夯实招商基础,改进招商方式,紧盯香港、日韩、东南亚、欧美等重点招商区域,深化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重点推进韩国SK丹东产城融合项目,力争打造成为丹东市利用外资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5、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着力培养适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的人才队伍。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实施“创业丹东英才计划”。改进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实施“智汇丹东”人才引进计划和“1311”人才集聚工程、“归巢”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建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机制。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推进海外人才联络站建设,打造东北亚地区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创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健全完善小语种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
丹东作为国内最大边境城市,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加快区域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加强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境外投资合作促进工作,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多措并举努力构建区域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