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建议
乡村旅游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地现代化、优化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有着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田园观光游、休闲度假游、采摘垂钓游、自然生态游和民俗文化游等发展迅速,有的已形成了规模。但总体来看,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还不算高,基本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自发性倾向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开拓创新;在资源开发、规划发展、市场运作、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明显的粗放发展的问题;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较为滞后,旅游产品雷同、类型单一、特色不突出;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较低;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气氛不浓;旅游部门业务指导还不够有力,乡村旅游宣传滞后、市场拓展乏力。
针对我市乡村旅游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主导,社会化推进
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它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与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业、邮电通讯业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还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在政府主导下,以乡村为主体、企业为主力,形成政府协调、乡村主动、企业参与的格局。
一是在工作落实上强化领导。成立市乡村旅游发展协调小组,出台相关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扶贫富民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设专人抓好此项工作。
二是在政策扶持上加以倾斜。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有关资金、土地、税费、信贷、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市级财政可安排一定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或贴息等方式进行投入。对微型旅游企业的税费可以免征或少征。金融部门放宽小额贷款额度限制,并对讲信用的乡村旅游企业给以贷款利率优惠。
三是在公共设施上加大投入。要把公共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旅游基础性工作来抓,完善旅游村内外道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清洁能源、公共厕所等设施建设;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开通旅游村宽带网、有线电视及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公交线路。
四是在宣传推广上加大力度。通过召开旅游资源推介会、举办乡村旅游节等形式,加强与周边市区有关旅游、新闻机构的交流和沟通,让外界充分了解我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同时,对开发较好的乡村旅游点进行文化包装,制作乡村旅游宣传碟片和乡村旅游网页,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向外宣传。
二、突出特色,品牌化带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就是目的地最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突出区域特色资源,培育旅游目的地品牌,是带动乡村旅游的有效途径。
一是突出淳朴乡土特色。乡土特色是乡村旅游的生命,都市人到乡村来游玩图的就是那份浓浓的乡土味。要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大片的农田,房前屋后的菜地、果园,土墙草顶的农舍,犁、锄、镰等用过的农具,农家饭菜,还有养殖场、四季果园、花卉展示区、果蔬种植区等等,都是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
二是突出农业生产特色。以农业为本,以农民为主体,以农耕文化为前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大力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充分展示最富有特色魅力的农业景观,最具吸引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三是突出自然景观特色。农村自然的景观,是吸引都市游客最亮的品牌,游客通过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了旅游审美的需求。
四是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古村、镇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展示本地文化遗产、风俗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特色饮食等,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农业知识,传统文化知识,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
五是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满足游客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三、发挥优势,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根据乡村的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发挥优势,多元化地开发独特的乡村旅游项目。
一是功能多元化。现代乡村旅游不仅只局限于观光、休闲等游憩功能,还同时兼具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保健功能和文化功能等。乡村旅游功能的多元化,决定了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即要考虑游客的物质享受,更不能忽视游客的精神需求。
二是产品多元化。不断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实现多样化的产品供给,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静态的田园风光欣赏,还是动态的乡村风情展演,或是参与性十足的劳作体验,都将受到不同需求游客的青睐。
三是投资多元化。随着乡村旅游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单独个人投资经营,越来越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要在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下,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采取租赁、承包、联营、股份等形式以及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入股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
四、整合资源,市场化运作
单体扩规模、分散聚规模、总量上规模是乡村旅游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趋势。对乡村旅游资源、产品、项目等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整合,将成为增加乡村旅游市场总量规模的发展趋势。
一是整合乡村旅游模式,将较为分散的乡村旅游经营个体进行整合,加强基地建设和核心企业培育,实现零散型向集约化转型,由“农家乐”变旅游村、由旅游村变集群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从而形成规模效应。
二是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发掘各种自然资源优势进行有效开发和整合,突出乡村旅游的休闲观光功能、游憩保健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生态环保功能以及经济社会功能等,满足乡村旅游的层次化、多样化要求。
三是整合乡村旅游产品,使其与城市居民休闲需求对接。从地域上、主题上、文化上整合景观组群,开发新产品,提供农事活动体验、生态空间享受、农耕文化教育和乡村民俗参与及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兴办农家旅馆等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
四是整合乡村旅游链条,将城市的旅行社、酒店宾馆、景区景点、交通部门、购物商店、娱乐场所、表演团体等向乡村旅游延伸,以带动、引导各类乡村旅游按照运行市场化、服务规范化、经营规模化、信息网络化的标准开展,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培育乡村旅游发展的微观基础。
五、培训人才,专业化服务
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尚属零散经营阶段,大都没有形成规模,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接待服务人员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是乡村旅游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我市乡村旅游现状来看,应重点培训四类人员: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和乡村旅游的村干部。
一是旅游部门主动配合乡镇搞好培训,派专业人员到乡镇进行集中培训,重点提高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加强对当地干部和业主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管理、促销等专业知识培训。
二是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乡村旅游工作联系点,提供专业学习、考察交流机会。
三是依托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中心,结合农村远程教育和文化站点建设,以及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重点,抓好乡村旅游服务型人才的岗位培训和岗前培训。
四是采取旅游企业与乡村旅游经营者结对帮扶、送教上门的形式进行现场指导培训。
五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为乡村旅游的加快发展提供门类全、数量足、质量高、用得上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
六是大专院校可定期开办短期的乡村旅游专业班,分批组织乡村旅游经营者进院校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六、加强指导,规范化管理
加快对乡村旅游的指导管理,是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是完善各类制度。制定乡村旅游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乡村旅馆、特色餐馆、观光农园、洗浴健身、休闲垂钓等实行分类指导,对“农家乐”与民俗村实行星级管理。
二是规范服务标准。对农户家庭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对已经从事经营接待的家庭要依据标准进行评审,对新发展乡村旅游的家庭,要按照标准有序地引导和指导。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做好旅游村及农居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和保洁工作,对已遭损坏的自然环境做好恢复和治理工作,努力打造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
四是强化监督体系。对乡村旅游的村镇从经营、卫生、安全、环保、消防、生态保护以及历史文化遗存、古建筑、古祠堂、古民居的保护和修缮等进行有效监督,为乡村旅游营造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