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扶贫模式的建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进入到啃硬骨头阶段。“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特别是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要加强扶贫攻坚工作。”去年我市通过落实产业扶贫、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扶贫力度等措施,已经实现1.7万农村人口脱贫,扶贫效果良好。但是,要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不能延续传统的扶贫方式,不能就扶贫搞扶贫、搞“漫灌式”扶贫,要动用金融、“互联网+”等手段,创新扶贫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丹东实际情况的扶贫新路。
一、我市贫困地区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市扶贫办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市现有贫困村124个,其中,宽甸县106个,凤城市16个,东港市2个。低于国家贫困标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080元)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户,贫困人口4.4万人,其中,宽甸县31018人,凤城市12500人,东港市338人,振安区160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53.7%,因残致贫占19.1%,因缺少资金致贫占11.1%,因缺少技术致贫占7.7%,因缺少劳动力占5%,因学致贫占1.3%,因其他原因致贫占2.1%。
归纳起来,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重病
贫困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他们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
2、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
贫困人口大都生活在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
3、缺资金,缺项目
有些贫困家庭有开展养殖或其他脱贫致富的想法与计划,但由于家庭贫困,缺乏资金支持,想法或计划难以实施。另外信息不畅也导致农民缺乏科技信息和致富信息,缺少脱贫致富的项目。
4、劳动力文化素质差
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导致他们思想安贫守旧,观念落后。有的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有的两眼朝上,依靠国家救济,“等靠要”思想非常重;有的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5、自然灾害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二、当前我市扶贫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年初以来,我市不断创新扶贫机制,探索多种模式精准扶贫,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大力落实“三个一”定点帮扶机制
为保证定点帮扶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市级领导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工作方案》,确定36名市级领导每人定点帮扶1个贫困乡(镇)、1个贫困村和1个贫困户,主要任务是帮助研究和落实脱贫措施。全市确定了139个市(中、省)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定点帮扶124个贫困村。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市(中、省)直各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450万元,协调项目资金3193万元,落实项目316个,解决就业1196人,救助贫困学生289人,医疗救助408人,危房改造241户。
2、积极推进脱贫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上半年,全市发展产业项目43个,村组路面硬化80.4公里,河道水渠治理18.3公里,打灌溉井6眼,打饮水井37眼,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危房改造214户,建设标准卫生室10个,新建文化广场15个,新建文化室6个,配备健身器材12套,易地搬迁79户,村屯道路绿化83.3公里,开发旅游项目8个。贫困村脱贫攻坚15个重点建设项目,除改善4个村小办学条件在下半年实施外,其余14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良好,基本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3、着力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
及时下拨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45.6万元,比上年增长30%。今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920万元,比上年增加570万元。其中:市级500万元,增加200万元;宽甸300万元,增加250万元,凤城120万元,增加120万元。对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求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脱贫项目。另外,我市还争取到扶贫国债3700万元,主要用于12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平均每个村29.8万元。
三、扶贫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在实施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因素和问题。
1、扶贫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
2、一些项目规划缺乏具体可操作性
很多驻村工作组针对当地实际做了大量调研,并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发展产业和项目。但有些项目由于过于空泛,缺乏分析评估、前景利润分析,缺乏具体操作方向和路径,在具体实施中无从下手。一些规划项目对具体操作中的问题缺乏考虑,致使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扶贫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
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4、对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动不足
由于贫困地区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个别扶贫组自视高人一等,认为贫困群众没有文化和眼界,与他们沟通费时费力,故而喜欢大包大揽,不征求群众意见,排斥群众参与,以致群众不愿配合,降低了群众热情。
四、创新扶贫模式的建议
1、产业驱动,造出扶贫新天地
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产业驱动,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创造出扶贫开发的新天地。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建好基础设施。多数贫困村属于区域性贫困,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发展产业是难上加难。因需要扶持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多,这些资金无法满足贫困地区建设需求。为了不让贫困群众在小康建设进程中掉队,建议财政要大幅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围绕产业发展,着力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找准优势产业。根据本地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情况,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农业资源丰富的地方,重点发展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农家乐。
三是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积极性。长期以来,扶贫项目补助标准偏低,需要农户自筹资金过多,使得绝大多数贫困户无力自筹而不能享受扶贫政策。因此,提高贫困户项目补助标准、转变其发展观念、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其发展积极性就变得十分重要。同时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升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实现资金、技术、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动合作,建立企业、合作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
2、多方融资,走出扶贫新路子
面对扶贫攻坚的硬骨头,金融扶贫应突破以往的各自为政,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银行机构要发挥各自所长,形成合力。
一是整合各类扶贫专项基金。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采取“政府拿一点、项目捆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市场运作实一点”的办法,多元化筹措扶贫资金。创新财政补贴方式,将扶贫办、农牧、林业、水利等各部门的补贴资金整合,利用财政资金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分担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
二是延伸财政金融扶持政策。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扶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扶贫领域,促进涉农资金最大化集聚和利用。
三是放款贫困地区金融准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设立门槛,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融入农村经济发展领域。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建立基层网点,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四是尝试多种形式金融服务。灵活设计不同项目、不同期限的小额贷款产品。为有效解决贫困人员担保难题,要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下,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将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等非传统抵押物纳入担保范围的途径,搭建银政、银协、银保、银担、银企等合作平台。
3、多维联动,推出扶贫新格局
要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作为支撑,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工作,拓展全新的扶贫格局。
一是市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新时期扶贫工作的统一管理,围绕扶贫开发目标,把本市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有序帮扶,真正使扶贫工作成为“政治任务、部门职责、项目推进、效益到户”。
二是充分调动本市各类企业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本地企业采取灵活有效的办法,挖掘扶贫潜力,整合扶贫资源,形成强大的帮扶开发合力。
三是努力开发市外、海外扶贫济困资源,安排专门力量,采取有效方式,利用各种媒体,及时、有效、长期地做好本地区扶贫的宣传发动工作,争取省外、海外力量对扶贫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4、“互联网+”,创出扶贫新活力
在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互联网+扶贫”发展,建立“制度+技术”的扶贫工作新模式,从而创出扶贫新活力。
一要以大数据实施精准扶贫。依托公安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掌握我市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的分布规律、主要特征、结构等,如不同贫困程度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占当地人口和家庭总数的比例、不同贫困程度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占比、主要致贫原因等,有利于宏观把握我市的扶贫工作重点、扶贫措施和扶贫模式。
二要以互联网实施信息扶贫。结合“宽带中国”战略,加快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上网条件。要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相关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例如,电信运营商在电信资费方面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给予适当减免等优惠政策。贫困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开展合作,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探索通过“互联网众筹”方式动员广大网民为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提供资助、捐助。组织志愿者帮助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学会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
三要以信息化实施规范扶贫。“利用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数据库中的信息,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或支付宝等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将扶贫资金直接拨付到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的银行账户,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扶贫资金被截留和挪用,使扶贫资金真正发到贫困者的手里。加快建立扶贫信息平台,对扶贫工作进行全程留痕,扶贫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工作内容等都要记录在案,便于上级领导随时检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