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 理论文章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平衡协调发展——二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平衡协调发展——二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2021-12-22 来源:辽宁日报】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对于正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辽宁而言,“协调”二字尤为关键。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辽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奋力践行总书记殷殷嘱托,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着眼全局、审视自身,着力推动雁阵齐飞、全域共进。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就“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出要求并作出部署,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任务更具体。

今后五年,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极为关键的时期。某种意义上说,辽宁能否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决定着振兴步伐能否走得稳、走得好。

实现既定战略,离不开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突出沈阳和大连“双核”牵动辐射作用,沈大强则辽宁兴。要坚定不移地支持以沈阳为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以大连为龙头深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圈里”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带上”支持大连对标自由贸易港,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智慧、绿色、高效国际性枢纽港,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不同地区要有效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格局和经济发展圈层。辽西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引进创新资源,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面向京津冀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要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构建具有辽东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合作共赢、富有活力、开放富裕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更加有效的工作机制。各个区域间不是各自为战搞封闭循环,而是要同频共振,通过协调联动,推动“一圈”“一带”“两区”区域互补、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板块支撑和动力系统。积极创新区域合作的组织保障、规划衔接、利益协调、激励约束、资金分担、信息共享、政策协调等机制,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和新动力。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做好乡村振兴、县域经济这两篇文章。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辽宁亦然。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强化利益联结,助力农民增收。要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加快农业强省建设,严格耕地保护,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县城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要强化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要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在财政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放权赋能,扩大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金融支持。

唯有实干,愿景才能变实景。只要我们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拧成一股绳、共下一盘棋,辽宁大地必将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壮丽画卷。